两个对立的命题,前者是从生活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是从生命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两者在审题上无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关键是看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命题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若只抓住“生无所息”,围绕“勤奋惜时”立意;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来谈生活要求休闲娱乐的意义,这样审题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
(1)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
3、经典例析
先看2006年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科技文阅读病例诊断
下一篇文章: 每篇课文 都是习作好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