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趋利避害”为总论点,以“怎么办”为重点,阐发在生活中应当正视利弊,进而趋利避害的道理。
可以论述认清事物的利与弊,便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分析事物,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问题。
可以阐发我们在生活中处于“弊”而无法回避时,不必过于沮丧,我们应看到“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的问题。
可以记叙生活中正确处理“利与弊”的关系而受益的事件,或不能正确处理“利与弊”的关系而失败的事件。
针对话题作文的的特点,将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是发散思维,有广阔的选择空间的最好的办法。如针对某一具体事物、事件阐发自己的观点。最简单的方式的就是“ⅩⅩ的利与弊”,如网络的利与弊、中学生出国的利与弊、高考的利与弊、科技的利与弊等。“科技的利与弊”还可分解成更小的方面,如塑料,自从它诞生到现在,确实给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它深埋地下,不易降解,给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巨大的污染;再如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巨大的便捷,但排出有毒气体,对人类以及大气层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正如提示语中所言: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福祸相倚,利弊并存。我们“化大为小”,选择的“小”一定是自己了解多,感受深,分析透的事物,自己了解不多的事物最好不要选择。
不管选择什么角度立意,都应将“利”与“弊”的辩证关系作为中心,都必须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对比型(对举型)材料作文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
200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请看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 :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科技文阅读病例诊断
下一篇文章: 每篇课文 都是习作好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