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写作案例 > 正文         ★★★
 
叙事文本写作参考示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7/2 15:05:1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老师,那你说,这千里马找不到伯乐,还是千里马吗?”刘雄一副不依不饶的神情。

 

“嗯,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露出了微笑,反问他:“那你认为千里马在别人没发现它的才能之前,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吗?”教室开始骚动了,有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

 

“当然有!但是,它不表现出来,别人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马呢?”刘雄固执地说。

 

“那你知道千里马为什么不能表现才华?”我发觉刘雄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说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驾马之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就算‘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教室响起了掌声,我也使劲地点头。刘雄言犹未尽,“可是,没有给予千里马应有的待遇和机会,那千里马还是千里马吗?它真会‘泯然众人矣’吗?”

 

是啊,千里马之所以称作“千里马”,肯定有它超越一般马的才能。可是,就算一匹马真有千里之能,而那饲养它的人却没有给予它相应的待遇,得不到相应的待遇,那马能日行千里吗?表现不出千里之能,那还算是“千里马”吗?如果说偶尔还能昙花一现,展示一下千里马的风采,但长期得不到千里马的礼遇,千里马错过了最佳培养时期,以后它只能是百里马了!唉,现在的我岂不是那匹可怜的“千里马”?

 

可现在是在上课啊!我怎么这伤感?我这想法能跟学生说吗?这时,我发现学生们的表情振奋,仿佛很激动的样子。“他们怎么了?莫非……”我看看了刘雄,这孩子很有灵巧。我想调动的事情还只是悄悄进行,难道这么快就从领导传到全校老师,然后又传到教师子女。那现在……瞬间,我若有所悟。完了,他们都已经知道我想走的事情。

 

唉,这群孩子!作为一个新派的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他们喜欢我是自然的。但我飘逸的教学风格之外还有近乎严厉的督导,他们也多有怨言啊!我的离去应该颇受一些“自由派”欢迎吧?想当初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幽默的严格的训练辅导,让一些学生爱恨交加,有些散漫成习惯的学生还一度想让我“左迁”呢!幸好我调度有方,在几次较量中,我终于坐稳了“武林盟主”之位。这大半年,我的“新政”在孩子们的支持下顺利推行,吸引了别班师生的“眼球”,还多次以优异的成绩征服了全校师生。可我,身处这学校已经多年了,家人也多次劝我调到比较近的学校上班,但我总想先干出一番事业再走。为此,我的女友也与我冷战分手了。

 

痛苦过,伤心过,我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如今,我仿佛下定决心离开。或许,森林的尽头就是草原,小溪也终要流归大海啊!

 

刘雄仿佛看出我的心事,其他学生也在关注着我们。来听课的老师莫名其妙,小声地向我校的校长询问什么,而我的同事们似乎也看出一点端倪。接下来,刘雄又抛给我一个尴尬的问题:“老师,您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吗?”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同行,勉强地笑道:“这个问题嘛,由大家来说吧!”

 

“是!”全班学生齐声喊道。教室里响了掌声。

 

顿时,我热血沸腾。

 

刘雄大声地说:“老师,其实,您就是千里马!我认为,真正的千里马不会为环境所困扰的!”全班再次响起了掌声。刘雄对着我耳朵说:“徐老师,您留下来了吧!”

 

那一刻,掌声围绕着我,我不知道我是如何下课的,但我听出了掌声里有着什么!课后,一些好心的老师告诉我,那时我的眼眶内闪着泪花……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6   一块饼干引导的美术课艺术

武汉市江夏区第二小学     

 

一节课中,因为有了“吃过饼干”一个个新颖的“形的单元”的方法,从而巧妙突破本课的难点。这一课,虽然看似平常,

《重复构成》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中的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基本知识并能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出一幅重复构成的作品。上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想了很多,怎样把这节美术课上得有新意?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思绪把我拉回到很久以前……

 

那是一位老年教师,他是这样上的《重复构成》课:

 

首先他以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再现,引入了课题。

 

接着他将“重复”的定义作了说明,出示了“重复构成”的图例,并详细地分析了重构成的有序排列和无序排列,讲述了其构成的基本方法。

 

然后,他让学生完成了“重复构成”的作业。

 

这位教师整堂课的思路清晰,过程也完整。但是在作业过程中,却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按时完成。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学生却说“不会做”。老师顿时生气了:不会时就不会照着课本做?

 

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自己把这节课当成了单纯的知识技能授课,备的课也是按部就班,虽然课堂教学的结构清晰,内容完整,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体验肤浅,不会做也在情理之中。那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

 

我捧着教材,沉思。

 

突然,教育机智与教材在沉思中碰撞出了火花。这朵火花引导了我对这节课的探索:

 

提前一节课,我向学生布置了《重复构成》这节课需要带的工具,另外每人还须带一块饼干……话音未落,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让我们带饼干什么?”

“啊,真有味!”

“美术,还要饼干?”……

 

我什么都没说,让孩子们在下节课之前保持了那份神秘。

 

第二天,开课了。

 

教室里早已热闹起来,还有几个同学依然在叽叽喳喳讨论昨天的饼干问题。我走上讲台,扫视了一遍那些疑问的小眼睛,提出了一个问题:平时上什么课老师让你们带食物来?一个胆子大的同学说:“劳动课带过西瓜和黄瓜,但美术老师让带饼干来还是第一次”。我说:劳动课带食物时,你们都不能吃,而美术课大家所带来的饼干却可以吃,但却要等一会儿。

 

这一下,同学们可开心极了。

 

“胡老师让我们吃饼干?!真有味。”……

 

“自然界中有许多的重复现象,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等。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重复的事物?”

“爸爸的脚印。”

“胡老师衣服上的花纹。”

“桌子,板凳。”……

在美术中怎样表现这种重复现象呢?

 

现在请大家将带来的饼干在不同的位置上咬二至三口,但不能将整块饼干吃完,看一看咬完后剩下的饼干形状是一个什么形状?

 

大家高兴地吃呀、咬呀,结果每位同学得到的饼干形状都不一样,那可是琳琅满目。……课堂进入了高潮,我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将他们的饼干,在实物设影仪作展示。

 

“如果我们现在就以一个单独的对象(造型)按一定的规律(秩序)排列起来,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和富有美感的图案。”

我指出了一个重复的范图,问他们:“我们能不能以手中饼干的形状来进行反复的排列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小家伙们自己动手、动脑,一下子就设计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他们尽兴地表现、大胆地创造、 都展示了自己聪明的才智,满足感油然而生。

 

学生现在得到的图案都是一些杂乱无须序的。

趁学生新兴致正浓,我要求他们设计好一个骨格,骨格外形设计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等,一会儿,大部分的同学都设计好了。然后,请大家将各自得到的饼干形状作为一个单独纹样,用剪贴的方法在已经设计好的骨格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只见同学们个个忙个不停,兴致勃勃地画呀、剪呀、贴呀……课堂在低回的音乐中轻松、愉快、有趣的进行。不到20分钟一张张重复的图案完成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