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镜头前,十八九岁的战士们笑得有些青涩,但在抗洪前线扛起军人的责任,他们绝不含糊;
(2)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创下新纪录,双季稻亩产突破3 000斤大关,袁隆平听到消息笑得像个孩子;
(3)对美国就疫情向中国甩锅事件,中国外交发言人耿爽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回应,并配上自信的笑容。
上述材料中人物的笑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镜头前十八九岁的抗洪战士、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大关时的袁隆平院士、面对美国甩锅的中国外交发言人耿爽,他们此时此景中的笑容,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命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这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笑容的深刻内涵,抗洪战士的无私奉献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袁隆平院士的杰出贡献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中国外交发言人的庄重正告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他们的“笑”是自信的笑、幸福的笑、硬气的笑。这是考生感悟思考的基点。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此”即是上述三则材料中的“人物笑容的感染力”;“你有何感受和思考”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于“我”对材料中人物笑容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考生写作须结合材料,不得另起炉灶。
3.价值判断的限制。十八九岁的战士在抗洪前线扛起军人的责任;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创下新纪录;外交发言人耿爽以对美国就疫情向中国甩锅事件有力回应。材料在叙事中肯定了这些人对国家的贡献,给青年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楷模。“上述材料中人物的笑容给人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世界本是连线成面的人间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勇于呐喊诚可贵,无言行动价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