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天津卷从“结果”到“途径”
(作者:龚志华 更新时间:2013/7/3 10:24:5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从“结果”到“途径”

——天津卷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     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审题:

天津卷作文,关键是半命题填空。

     而知之”这一作文题目由两部分构成,“而”之后是“结果”,根据提示语可知,一是获得知识,这时“知之”可讲为“懂得知识”;二是掌握技能,这时“知之”可讲为“知晓技能”;三是懂得道理,这时“知之”可讲为“明白道理”。“而”之前,则是指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懂得道理的途径。

我们可以由“结果”思考“途径”。

在思考与选择途径之前,我们需要对“学而知之”有所认识。“学而知之”与“生而知之”并存,孔子在《季氏》中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而知之”指天赋好,悟性足,这是做学问以及做事情的基础,但人的成功,还是要靠“学而知之”,甚至“困而学之”的。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懂得道理的途径众多,但有一点必须明白,这就是后天实践。

从后天实践层面,途径有这样一些:

1、“读而知之”: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读”可让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懂得道理,明白思想。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具体来说,培根认为“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