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这些作家(被挑错的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作家们的回应与态度,值得肯定与赞赏。具体表现在:
1、面对“挑错”,诚恳感谢
2、对待他人批评,表现出真正的气度
3、表示: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若这篇文章仅就事论事,就人论人,显然是浅显的。要从“宽”从“深”处加以分析。
先说从“宽”处展开:
纠错者:杂志社——挑错人(邹忌、触龙、魏征、林则徐、白岩松等)——敢于批评的国家……
出错者:作家——出错人(齐王、赵太后、唐太宗等)——出错的党派、国家……
再从“深”处思考:
1、敢于批评,敢于批评权威者可贵
现状:
敢于批评,敢于批评权威者的人数居少,还没常态化
多数人还是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当“好好先生”。
原因:
(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江西卷从“体验”到“感悟”
下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重庆卷从“物”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