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
这个作文题我个人是不喜欢的,出得一般。它看起来可以发挥考生的观察能力,就自己所观察的,审题、构思、找角度。但它最大的局限是指向性太明确,有比较清楚的价值暗示,这种价值暗示甚至是结论性的,无非就是不要以分数论输赢,拒绝暴力教育、苛责教育,或起点低的哪怕进步一点也是进步,起点高的退步一点也会被另眼看待等,大多数考生都会往这个方向想的,容易写得千篇一律,要独辟蹊径,要出彩,很不容易。除非有特别想象力和角度的学生,大部分人是会按图中的价值暗示来写的。
我个人觉得,好的作文题不该有明晰的价值暗示,应该是开放的,有无穷可能性的,这样才能彻底解放考生的想象力。
第三部分点评全国III卷(小羽创业)
1.成都陈奥
四川这个作文题聚焦点较散,涉及分享、创新、规范、合作,主人公的成功缺一不可,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可以较好地聚焦在某个话题上,不同的话题只是源自理解的角度不同。而这道题在理解上难度不大,但主人公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并存,因此忽略掉绝大多数细节只以其中一点作为话题来谈,未免狭隘。这道题不够明确的地方就是这里,我想作文题也许是有一个隐藏任务的:如果考生的作文能把“主人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回答清楚,我想该是一篇好作文,这就不能不把多种因素都提及并有所比较了。
与平时练习的任务驱动作文一致了,只是没有说明,要让考生去分析出来。
2.石室中学龙晓彤
作文比较难,去年全国卷考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天的作文题稍有区别,要求学生整体理解材料,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作文。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限制小,发挥空间大。此次作文立意重点可放在思考材料的主体对象最后公开工艺流程、制定行业标准的行为上,挖掘其行为折射出的品质,如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胸襟,敢于舍弃眼前小利,着眼全局等等,最终还要联系结果“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这说明具有优秀品德的人最终会取得成功。也可从维护规范,规范行事角度来立意写作。考生此次写作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和概况这个人行为所体现出的内涵,并以此为立论的重心。除次以外考生还有一个难点是把握不准本作文题与今年来流行的材料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3.成都树德中学黄静
与原来的四川卷相比,全国卷把学生的视野拔高到整个社会当中,着重培养考生的公民意识和天下为公的胸怀,以及具有一定对人生指导作用。
立意:把重点放在材料的后半截,从责任的角度或者市场规范、诚信来立意会比较好。材料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李克强总理三月份提出的工匠精神。
黄老师认为立意较好的角度和题目
(1)责任的角度:《责任与行动》《愿责任之风劲吹》
(4)竞争的角度:《正面突围》;《愿共享之花遍开》
(5)规范的角度:《规范的市场创新的沃土》《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
(6)担当的角度:《规范成就模范》、《“工匠精神”引领时代发展》
4.石室天府中学毛峰
不管做哪行哪业,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胸怀越大,舞台越大。
与原四川卷区别:全国卷更接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发展。
可以立意的点:学会跟人分享;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从24字的社会主义价值出发,均可挖掘角度,如:敬业,和诣,分享,法制,公平,诚信也可,也可写知识产权保护。
对作文的理解和阅卷得分点的分析:
(1)新型作文与传统作文的结合点。
(2)不会超过学生实际的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须是绝大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或能合理想象及推测的。适合考生学后发展区多角度多元化思考的。
(3)结合现实社会的主流思想发展需要,推进社会正能量的成长发展。
(4)文体及语言的基本功很重要。全文及段落的逻辑布局特点,句式语言的准确有力都是重要评比标准。
(5)说出自己的真实正确的见解。
(6)体会自己文化素养。
第四部分点评全国II卷
1.李松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如果说2015年的试题指向是社会生活,关注法规与情感,谁最有风采;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其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是一道真正具有浓郁的语文味的题目。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平常很多人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思过自己的语文学习,并且要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无疑是会让考生终身难忘的。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特点,要求的任务明确,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
2.童朝阳
考生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
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即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
考生的实力水平在思维方面会极大“暴露”。这一点展开后所发散到的点和面有多种可能,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考生可深可广,可古今可中外,可现实可未来;还可以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穿插综合。而语文能力相对弱的考生则可能陷入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似乎什么都可以说,但又什么都说不清、讲不透。
如果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甚至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已。
整体而言,关于语文素养的题目,考生在题目的引导提示下,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关注到课堂内与课堂外;这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这需要考生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抬眼看天下。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考生能有话可说,让少数优生能说出精彩。
3.李淑兰
今年的作文题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而从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他会感到有话可写。
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今年有一个全民阅读,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而材料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阅读,这是切合当今的社会大主题的。
从题目阐述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个人价值,也是回答对整个社会对国家的执行力等内容,题目切合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应该是不难,因为题目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写作便不容易偏题。学生在写的时候,他可以写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写比较的过程。
所以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语文素养,而是只片面地谈那三条途径,这样他就肯定偏题了。
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说法跟以前稍微有点变化。比如说“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这个是以前没有过的。立意方面,以前是自主确定立意,今年是“明确立意”,这就强调了立意的明确性。这也是人物驱动型作文要求的一个特点。
4.王兆林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作文题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专家点评2016年高考作文题
下一篇文章: 北大语文所点评高考作文:回归语文之美 关注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