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
1.【点评】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这个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二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出彩,是作文命题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命题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冠华作文网)
2.【点评】
题目简洁明了,没有任何附加,材料抛出“平衡”这一概念后,用具体的生活现象加以诠释。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作文,虽然看上去很平淡,其实要有一定的生活底蕴和思辨能力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从材料列举的这些现象来看,“平衡”实际上就是处理好“重”与“轻”、“忙”与“闲”、“行”与“停”、“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这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出的,既是生存理念、生活法则,又是哲学道理。这个题目很好地打通了生活与哲学的森严界限,使考生既可以从“形而下”来感受,也可以从“形而上”来思考,从而有利于不同体裁的写作。
还值得肯定的是,命题人巧妙地通过“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句话,来鼓励考生多角度立意,鼓励考生大胆创新。既可以按照常规立意,写“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如妇女要注意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学生要注意学习与文体活动的平衡,各行各业要注意劳逸结合;也可以进行非常规立意,写“想平衡,常常身不由己,不得不有所牺牲”、“平衡,但不能平庸,要在某一方面寻求突破”、“生活在失衡与平衡之间”、“失衡中见出伟大”,如特殊行业特殊职业者(譬如警察、铁路司机、极地考察者)常常牺牲了与家庭团聚的机会。
这种类型的题目看着容易下笔难,难在什么?难在自由无限,难在角度难定。从题面上看,这又是一个谈人生的题目,不过,可以选择具体的事件,揭示某一种生活的的道理;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谈保持生活平衡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与工作的平衡,生活与工作的事平衡,责任与权利的平衡,情感与理智的平衡等。
【原题】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比如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