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卷】
1.【点评】
今年辽宁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命题,由于近几年学校的作文训练也多围绕材料作文进行,因此考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并不陌生,但从今年的作文命题来看,作文出题的角度很灵活、答题思路也可多元、人生哲理启迪性更强。
从材料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侧重考察学生的破题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材料信息多元,又能保持一定的自由度,给了学生选择发挥的空间。因此,对于善思考、多积累、阅历广、眼界宽、格局大的考生来说,比较占优势。
今年高考作文题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对考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辨性考察。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确的命题方向:一个人成为珍珠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当下社会中人们的普遍心态。但年轻人最后的一句话又给了我们思考,这句话也极富哲理:社会需要珍珠,但也离不开沙子。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属于沙子的,而充当珍珠的只是一少部分人,沙子在他们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甚至,一些珍珠不为人类做奉献,还未必赶得上沙子。这样的命题实际与当前社会的“浮夸风”“精英论”,父母期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心态有关。同时,这是比较常见的立意点,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沙滩上扔一把沙子和扔一颗珍珠,很显然能想到把沙子和珍珠进行对比,很容易说珍珠是人才沙子是平庸,人才才能脱颖而出。但这个角度太常规。可以采取逆向立意思路,沙子扔在沙滩上找不到,珍珠扔在一筐珍珠里同样找不到。所以问题其实不在于是沙子还是珍珠,而是在于特色,独一无二。
做这类的材料作文,可以用一种通用的方法来解决:用你所知道的新材料来印证你所生活的世界,去启发你的思考、引导你的关注、抒发你的情怀、表达你的观点。在自己的文章中用现实中鲜活的例子来表达你的思想主题,这样,你的作文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生活共鸣,才能赢得高分。
材料中提到的石头、沙子、珍珠,当三者放到地上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珍珠,是因为珍珠最少,最容易被找到,但是并不代表我们都应该做珍珠那类的人。但是事实是,即使是珍珠也不见得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例如,伟大的画家梵高,梵高是珍珠中最璀璨的一颗,但是在他生前也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一个人是否能得到认可不仅取决于你的成就,还要取决于社会的认知,得到认可的叫幸运,得不到认可的叫正常。所以,一个人是否能得到认可是有很多因素的,而不仅仅是做了珍珠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在题目中就把“一事无成”与沙子等同,实在令人悲哀。老师认为:“由此可见,对多元化价值观的认同,应该从教育做起。”。(冠华作文网)
2.【点评】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在作企业内训的时候经常被讲到。这个故事的道理也非常简单,就是要想被人认识被人尊重,要想超越平凡,你就要发光,就要脱颖而出,就要从沙子变成珍珠。这篇作文要论述的重点就是要如何从沙子变成珍珠。
本题在审题上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障碍,材料的背景是“事业无成”,接着的叙述就是要回答如何才能成功。成功之道是什么?最后一句话告诉考生:“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侧重看“珍珠”的价值,可以把它比喻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才能的人,有闪光点的人;侧重看“珍珠”的外表,可以把它比喻为善于包装自我、推销自我的人,敢于扬才露己的人。总之,考生找到合适的立意,绝不会像材料中的年轻人找成功之道那样难。主要是如何写出新意,如何在论证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众多的作文题中,这算是一个中等题目。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