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丈夫的绵绵情意却不会因为这外在的形式而消失。所以,虽看似是“无中生有”,却其实是“似无是有”。而材料最后,则启示我们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学习、生活、生产、为官、经商等等各个角度去思考两者的关系。因此,对于“无和有”的关系,可以是从“无”到“有”,也可能是从“有”到“无”。
写作时,每个人对“有”与“无”都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都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比如,可以说“无”可以转化为“有”。通过奋斗、创造、积累、借助等途径可以从“无”到“有”;通过馈赠、捐献、共享、帮扶等途径可以使“无”者“有”。可以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探未知前途,搏更美明天
下一篇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民族精气神,赓续照苍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