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比如,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
材料二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对两则材料的感悟。
其次审清材料的内容。第一段材料讲述了老子对有无的辩证思考。第二段材料是《庄子》中的一段话:无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背后往往有“大用”。那些对人类有用处的树木,始终是不能终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这也是“有用”带来的祸患。人自身也是如此,你的才华和能力,可以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也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
最后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写作内容。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作“有用”或“无用”的价值判断。对“有用”和“无用”的讨论,可以引申至对“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文学、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该题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进一步思考人生价值的真正内涵,考查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材料,可以写“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两者如何转化”“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有用与无用”等。也可以从“对某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出发,写“价值观不同导致对‘有用’与‘无用’认知的区别”。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功利主义倾向,可以倡导“无用之用”,但写作时要把握好度。单纯地肯定或否定“有用”或“无用”,写“带来快乐的是‘无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就偏离了题意。如果通篇论述文学或精神的重要性,未涉及“有用与无用”,更是离题万里。
【参考立意】
1.“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2.找到自身价值,多方积淀方能助你成功。
3.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无用之美,生活之道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有”的便利所包围,却忽视了“无”的价值。正如《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当我们细心品味生活,会发现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具有别样的美。
《老子》告诉我们,“有”之所以能够为我们所用,是因为它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发挥作用。正如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正是由于“无”,才能实现“有”的价值。
庄子与弟子看见的那棵大树,虽然被认为是不中用的木材,但它却因此得以长寿,枝繁叶茂。这让我们思考,生活中的那些无用之美,也许正是我们心灵得以滋养的源泉。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追求物质和功利的人。看到别人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总是焦虑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成功。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接触到了书法。我被那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所吸引,渐渐地,我放下了对功利的追求,沉醉在书法的“无用之美”中。书法虽然没有给我带来世俗的荣誉,但它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之美,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如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忽略了生活中的无用之美。我们追求物质财富,拼命工作,却忘记了陪伴家人,享受那些平凡的时光。我们追求学业上的成就,夜以继日地学习,却忘记了培养自己丰富的兴趣爱好,充实内心的世界。我们追求名利,努力向上爬,却忘记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体会人生的真谛。
事实上,生活中的无用之美正是我们心灵的营养来源。那些看似无用的闲暇时光,也许正是我们恢复精力、激发创造力的关键。那些与家人朋友的团聚时光,也许正是我们情感的寄托,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慰藉。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琐事,也许正是我们寻找生活乐趣、体验人生真谛的途径。
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无用之美,让这些美好的时光滋养我们的心灵。当我们学会欣赏那些无用的美好,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此致 敬礼!
一名热爱生活的高中生
【佳作赏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老子》中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它告诉我们,“有”之所以能够为我们所用,是因为它里面的“无”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如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没有这个“无”,车便无法运行。这让我想起了庄子与弟子看到的那棵大树,虽然看似无用,却因此得以长寿,终成参天大树。这让我感悟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有用”,认为只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价值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然而,有时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让我想起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如诗词、书法、绘画等,它们在当时可能并不被看作实用技能,却在今天成为了我们的文化瑰宝,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这些无用的东西,才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诗意。
同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比如,小时候学的钢琴、画的画,可能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甚至在考试中也不能为我们加分。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和寄托。当我们长大后,这些无用的东西往往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也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我们的个人成长,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许多科技创新都源于那些看似无用的研究。比如,美国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在研究交流电时,并没有想到这项技术会在未来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无用的研究,使得交流电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产业在初期并不被看作是有前途的产业,却因为国家的扶持和引导,最终成为了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总之,我们要学会欣赏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尝试那些看似无用的道路,因为它们可能正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不再追求所谓的“有用”,而是去发现那些无用之美,去创造那些无用之大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韬晦之美的智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