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弦指交融,琴艺修行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溪山琴况》记载,琴人的第一境界为“弦与指合”,即掌握琴技;第二境界为“指与音合”,即领会琴艺;第三境界为“音与意合”,即修炼琴道。古琴的技、艺、道为当今琴人常常争论的焦点:有重技、艺,而耻言道者;亦有略习技、艺,便专言道者……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溪山琴况》中弹琴三个境界的介绍,这三个境界指的分别是技、艺、道,然后由此引出争论的焦点:有人耻于言道,而有人专言道。
从材料可知,“道”是核心话题,第一境界只能说明能够把琴弹响,或者能够把音乐弹奏出来;第二境界是说能够把音乐弹奏出来,并且领会了琴艺;第三境界是说修炼琴道,不再单纯的讲究琴技和琴艺了。而“技”与“艺”主要指“术”,术是具有不可扩展的规范特性,道是人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术是通往实现意识理想观念的必备的基础。“余音绕梁”之乐,当属于“道”;钟子期弹琴应该用的是“道”,然后俞伯牙能够听出其中的高山流水,从而二人成为知音;而我们学过的一些关于音乐的诗歌,更多的是“术”,比如李凭、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他们的音乐还着眼于技艺的高超等。
从写作要求来看,我们需要从音乐方面拓展开来,做别的事情,也有“术”与“道”的区别。比如从医、从教、工人制造等,我们首先需要把“术”练精,然后才能追求“道”,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追求到“道”,有些人经过多年的练习可以达到“道”这层境界。比如庖丁,他就是在剖牛方面达到了“道”的层面。所以说,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追求“术”之后,才能达到“道”的境界。
写作时,可以先表达观点:道才是追求的根本。文章主体可以先分析何为“道”,然后分析“道”的作用;最后分析,为何追求“道”。最后,再重申观点。
立意:
1.“道”是追求的根本。
2.“术”后才能有“道”。
3.以“术”为本,追求极致。
1、【佳作赏析】:弦指交融,琴艺修行
近日阅读了《溪山琴况》,其中记载了古琴境界的三个层次: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些境界不仅是琴艺的发展历程,更是对于人生修行的一种启示。在当今社会,技术、艺术和道德似乎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然而,在我看来,重视技能和艺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
首先,掌握琴技是成为一名优秀琴手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钻研,我们才能熟练地掌握弹奏技巧,使得弦与指之间达到完美的协调。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或学习何种技能都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勤奋。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我们才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然而,单纯追求技巧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指与音合,则需要我们领会琴艺背后的内涵和情感。琴音是由指法所产生的,而这些琴音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不仅要追求技术上的精湛,更要关注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只有真正理解并领会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我们才能将其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然而,技巧和艺术只是古琴修行中的一部分,最高境界在于音与意合。音与意合需要我们在弹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琴声与内心相统一。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中,都需要我们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去行动。只有将道德与行为相统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人。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发展技能和艺术水平,更要关注个人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只有技艺与道德相辅相成,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古琴境界的三个层次给予了我们启示,让我们认识到修行之路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愿我们能够在追求技巧和艺术的同时,不忘初心,坚持道义,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完整的自己。
2、【佳作赏析】:弦指音意,古琴艺的多元境界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溪山琴况》中记载了琴人的三个境界: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些境界不仅是琴技的提升,更是对古琴艺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琴技、艺、道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技是基础。掌握好基本的琴技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琴人至关重要。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弹奏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心中所想,使音乐得以流畅传达。然而,在追求完美技巧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了艺。
艺即是对琴曲情感和内涵的理解和领悟。通过学习和欣赏大量经典曲目,并结合自身情感和体验去演绎其中蕴含的深意,才能使演奏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在学习古琴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领会琴艺。
然而,技和艺只是古琴艺术的表面层面。真正的境界在于道。古琴道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精神追求。在弹奏古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净化与宁静,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之中,以达到身心合一、与天地相通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琴声变得灵动婉转、富有韵味。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快节奏生活和功利主义思维的影响,很多人更加注重技巧和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对古琴艺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有些人甚至只是略微学习了一些基本技巧就开始张扬自己,并对传统文化持漠视态度。这种现象对古琴艺术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古琴技、艺、道之间的关系呢?首先要明确:技是基础,艺是补充,道是灵魂。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技与艺、音与意的合一。在学习琴技的同时,要注重对古琴曲目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去。同时,也要注意内心修炼,在弹奏古琴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古琴技、艺、道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3、【文题解析】:弦指音意,追寻古琴艺术的境界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溪山琴况》一文中提到了古琴技、艺、道三个层次,这不仅是对古琴演奏者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每个人在追求艺术与修行之路上的思考。在我看来,掌握技巧只是起点,真正深入领会琴艺并融入音乐情感才能达到内心的修炼。
首先,掌握技巧是成为一名优秀琴手的基础。弹奏古琴需要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手指按弦、拨弦等技巧,从而产生优美动听的声音。这需要长时间勤奋练习和不断积累经验。然而,纯粹停留在技巧层面上并不能使人真正感知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其次,“指与音合”代表了领会琴艺的境界。当我们能够将手指与音乐完美结合,琴声便能够表达出琴手的情感与思想。在弹奏古琴时,我们需要通过细腻的触感和准确的力度来传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只有真正领会了琴艺,才能使琴曲更富有灵魂,让人们产生共鸣。
然而,“音与意合”却是修炼琴道所必须的阶段。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当我们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琴音相融合,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境界时,我们已经走上了修炼之路。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情感素养,以及对古琴文化深入探索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追求技术上的精湛而忽略了艺术上的表达。他们只关注技巧层面,而忽略了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然而,在追求艺术与修行之路上,并不是技术越高超就越优秀。只有将技艺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琴手。
综上所述,古琴技、艺、道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追寻古琴艺术的境界中,我们需要从掌握技巧开始,通过领会琴艺逐渐融入音乐情感,并最终达到音与意合的修炼境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古琴艺术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思想启迪。让我们共同走进古琴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怀。
上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走出自我内耗,活出精彩人生
下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深挖洞,广积粮”反思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