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高校教授到一所省重点高中调研。在和高中生座谈中,老教授问:“你们未来准备怎样为祖国贡献自己呢?” 学生们一脸茫然。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老教授又问:“那你们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未来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 老教授说:“你们难道没有想过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 很多学生说:“小时候想过,现在没想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则材料是由某著名教授与省重点高中的高中生关于未来人生规划的对话组成。事件起于老教授的一个问题——你们未来准备怎样为祖国贡献自己呢。然而,出乎教授的意料,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未来的人生中没有“祖国”,有的是“喜欢的大学”“更好的工作”及“更多的钱”。当教授对高中生未来人生中缺失“对祖国做贡献”再度质疑时,学生表示“小时候想过,现在没有想了”。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未来的人生要如何规划,人生规划是否需要以为祖国做贡献为基础,也是很多考生在思索的问题。故考生对材料的中心话题并不陌生。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不是简单的事情。 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中呈现的两组矛盾:其一,老教授认为应以为祖国做贡献为基础来规划人生,学生却只想到自我——喜欢的大学,更好的工作及更多的钱;其二,学生说小时候想过为祖国做贡献,现在没有想了。老教授与学生在对话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观点是当下高中生在人生规划中普遍的想法——关注个体的命运,忽略国家的命运;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关注个体抱负的实现,不顾国家理想的追寻。这是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没有处理好“小我”与“祖国”的关系。那是不是学生在规划人生时从来都这样呢?由材料内容可见小时候不这样。那么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报效国家的想法就从人生规划中消失了呢?原因直指当前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人才培养标准中的缺陷,如在教育过程中,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百花我独秀,群峰我为巅
下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