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精神气质不随俗,奋发进取正当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1/18 18:35:0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精神气质不随俗,奋发进取正当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贬任朗州司马,曾写下《秋词二首》,其一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柳宗元谪到永州后,曾写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元和十四年(819),朝廷召柳宗元回京。只可惜柳宗元多年抑郁,重病在身,无法上路。这年十一月他在悲愤交加中于柳州郁郁而终。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调回洛阳,仕途相对顺畅,至71岁才去世,而且写出了《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等大量传世名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供了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两人不同的人生际遇。其中重点突出了《秋词》《江雪》两首诗歌。

刘禹锡的《秋词》历来为后人称道。诗人改变了古来悲秋的志士失志的实质,认为秋日完胜春朝。因而针对所谓的秋天寂寥之感,来歌颂秋天的生机和美好,意在告诉人们即使在人生的秋天,也要像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体现了不屈志士的顽强的奋斗精神。柳宗元的《江雪》描绘了天地间纤尘不染、万籁无声,一翁独钓江雪的画面,看似清高孤傲,少了些许烟火气,实则写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而我们人生的理想志趣恰恰在于坚守,在于一种执著的精神。此诗表达了诗人那种脱离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逸情操。因此理应从精神层面上加以领会,认识到这是人生境界中的精神高地,不应认为柳宗元向往离群索居的生活,不然就失之偏颇了。从二人贬谪后的经历看,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磨难时,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继续自己的人生之路?刘禹锡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不惧艰险、奋发有为,柳宗元的诗歌启发我们困境中自然要有一方精神净土,支撑人生。两位诗人的结局看似不同,诗歌的意蕴看似相反,但从行动和品质上来看,又是辩证统一的,人生的步伐不因挫折而停滞,而要乐观奋进;精神的家园不能因挫败而荒芜,理应高洁纯净。

在行文思路上,鉴于材料的内容有两部分,可分两个层面来论证,可用并列式结构或对比式结构,重点论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采用典型的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等,形象辩证地说理,突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品与行方面应有的精神气质和踏实作为。

参考立意: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