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以行动铸辉煌,向“躺平”说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3/28 13:09: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年轻人不应感到疲惫就“躺平”,因为“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

一位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近来,“躺平”成为某些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读完上述四则材料,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与立意指引

“躺平”最早起源于一位贴吧网友发的帖,大抵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状态,但是却直击了一些年轻人的痛点,引起不少人对“躺平”的认同,使之成为网络热词。但是一阵热闹过后,许多人对此深入反思,深刻指出“躺平”的生活态度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巨大危害,一些主流媒体对此也发表了很多文章,呼吁年轻人不要躺平,要努力奋斗,不负青春,不负时代。这道题目非常切中当前社会热点,倡导正能量,值得用心写作和实践。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分为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材料指出“躺平”是年轻人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消极逃避的心理,直接对“躺平”表现了反对、批判的态度。材料指出“躺平”也许可以逃避一时,但终究不能一直逃避,既表达了对于当代躺平现象和个别青年的理解,也表达了对于一直躺平的担忧。

材料强调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突破自我,勇于打破现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否则终至个人的愚弱和社会的倒退。材料阐释个体与时代的关联,指出“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二者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时代要鼓励青年奋进,青年也应该以努力奋斗来推动时代前进。四则材料都是倡导努力奋进,反对“躺平”的,这决定了文章的立意方向。

要求也就是任务指引,其中“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这句话非常关键,在提示写作者,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对躺平应该和必须持“反对”态度。

【例文1】
躺平非良行 积极创精彩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班 谢锦骏

近来,“躺平”一词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热议。不少人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无可厚非,有人对此批评指责,而在我看来:躺平非良行,积极创精彩。(鲜明地提出观点,反对躺平)

有人说,年轻人不应感到疲惫就“躺平",因为"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这句话引起人们深思,让我们看到,在揭开那层伪饰、诡辩的面纱后,“躺平”是否还是那样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躺平,会消磨人的意志,成为停滞不前的借口。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精神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唯独没有躺平的一席之地。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躺平并非明智选择。夏幽王,商纣王从先辈手中继承天下,便以为无后顾之忧,每日醉生梦死,认为可躺平天下,躺平百姓,最后一败涂地。(例证一)不少官二代富二代躺平在前辈的功勋或财富上,不思进取,毫无作为,以为可永享荣华富贵,最终只能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例证二)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命为“佛系青年”“躺平青年”,想躺出一个优哉游哉,躺出一个气定神闲,最后只能泯然众人、虚度年华。(例证三)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躺平并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任何事物都不能是你选择躺平的资本和理由,不断向前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躺平的危害,主要运用例证法)

与躺平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便是积极进取,这是成就精彩人生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无数人值得我们学习。甘罗十二步拜相,不辱门楣,创造入仕的最高记录; 卫青、霍去病虽为外戚,却并没有躺平,坐享荣华,而是征战沙场,将匈奴杀得闻风丧胆;彭湃本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却在关键时刻抛家舍业,投身革命,最后献出生命……他们或许有着不凡背景,或许身负万贯家财,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他们砥砺前行的脚步,没有改变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恰恰成为激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展现自己。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有一位教授致辞:“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了十五啊!”是的,躺平理念绝不能伴随一生,只有积极向上,才能创造精彩。(不躺平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主要运用例证法)

我不否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需停下休息片刻,劳逸结合,但这并不代表无休止的躺平。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属于我们的青年精神和青春性格绝不是躺平。看看前人的事迹,看看身边的人,比你强的还在努力,比你弱的还没放弃,你有什么理由停在原地,继续躺平。(辩证分析,反对躺平并不是否定偶尔休息)

让我们时刻记住,躺平非良行,积极创精彩,所作所为不负天地,不负自己。(回扣题目,总结全文)

【例文2】

以行动铸辉煌,向“躺平”说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班 吴学森

随着竞争的激烈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自己落后于时代,因而加入到“内卷”的潮流中。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举着“躺平”是淡泊名利、不求功利、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的旗帜,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一名“躺平”青年。那么,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该何去何从?(提出问题)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在“内卷”浪潮中选择“躺平”,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躺平”青年们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害怕自己比不过别人,没有别人聪明与优秀,于是“退隐”于江湖、蜷缩在自己生活已久的舒适圈里,美其名曰“淡泊名利”。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也是极不自信的表现,“傲心不可有,傲骨不可无”,我们应当志在远方,直面困难。(躺平的原因)

追求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我们应当向“躺平”说不。宋儒吕祖谦有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是好事,但倘若就此沉沦,浑浑噩噩,则终不得志。近年来,越来越多名校学子因沉迷游戏玩乐而被学校劝退。“清北学子沉迷网游被劝退,原因竟是跟不上进度”一类的新闻屡见不鲜。“跟不上”只是借口,“不愿学”才是真相。假如在自己的舒适圈“躺平”就可以实现理想,那努力的意义何在?我们应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向“躺平”说不。(躺平的危害)

唯有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成功的彼岸方可抵达。实现理想的道路注定是曲折多变的,人生的经历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倘若没有“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刻苦,“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认真,以及“手指不可屈伸”“四支僵劲不能动”的磨炼,又怎能造就宋濂一代大学士之名?倘若没有“积跬步”的坚持和恒心、接受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苏炳添又怎能赢“无冕之王”的荣誉,让世界见识中国速度之快?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躺平一定没有出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我们应当全力以赴地追求诗和远方,付诸行动,而不是原地“躺平”。(不躺平的意义)

青年当以行动铸就时代之辉煌,向“躺平”说不。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力量是无限的。曾记否,一百年前,一场浩浩荡荡的五四运动让学生群体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坚实力量。鲁迅先生曾在《热风》中描绘愿景,希望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机会从来不是坐着等来的,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我们不能甘愿“躺平”,坐以待毙。站起来吧!点燃自己,让我们的微光汇集,共同铸造一个辉煌的时代。(联系当今社会,总结全文,呼告号召)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