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问卷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比如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看到美景只会拍照或说“真美”等,不会使用成语或修辞。有人认为,年轻人这种“失语”现象跟互联网时代的氛围和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系,比如用表情包聊天,复制别人的观点等,这些便捷手段让人的思想越来越简单;也有人认为,思维惰性才是语言贫乏的根本原因,“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去表达,自觉去积累和运用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人说,传统教育方式下,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这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不善言辞”……
班级里举行关于“你‘失语’了吗”的讨论会,现场有全班同学、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请你任选一个身份,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联想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1.命题意图:选材紧扣时代热点,关注现实问题,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将个人经历、思考认识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关联,在列举不同人的观点之后,设置写作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阐发观点。
2.作文解读:试题由材料、情境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①材料部分:材料第一句列举了权威调查数据,并例举当下青年人语言贫乏的具体表现。二、三、四句对“失语”现象原因进行剖析,从“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传播语境”“思维惰性”“传统教育方式”三个方面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多方思考。这是作文立意的基础。
②情境任务部分:情境任务直接给学生写作以提示,明确写作身份可以是“学生、家长或老师”;写作指令是写一篇“你‘失语’了吗”主题班级讨论会的发言稿,选准写作角度,表达情感体验,阐述观点思考。这部分是确定作文文体与写作角度的基础。最后,提出了一些常规的写作要求。
综合材料、任务和要求不难发现,任务要求明确而细致,考生必须确定一个内容——阐述失语现象、失语原因,一个身份——学生或老师、家长,一个任务——班级研讨会发言稿。要求考生既要明确发言稿格式、语言等要求,更要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身份、具体的情境中。文章中必须有对材料的概述与挖掘,更要点出“失语”的“原因”,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发展,客观理性深入剖析,找出应对策略,激励大家有意志力和信心来应对当下“失语”的困境,例如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等。既要有对自己观点的清晰阐述,又要有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担当,同时发出号召或者提出希望、建议。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让美照亮生活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以由外到内之心态,行由内向外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