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皖南事变期间,周恩来等人冷静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要坚持到最后”。当时的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
学校公众号计划举行“学习红岩精神,启悟青年思想”交流会,邀请你作为高三年级学生代表参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现实,完成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叙述的核心概念是“红岩精神”。材料首先从锤炼对象、产生时代、领属范畴等方面总说“红岩精神”;接着通过典型事例从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工作方法等方面分写“红岩精神”。考生宜由此提炼出“敢于斗争、锲而不舍”“直面逆境、宁难不苟”“坚持操守、经受考验”“团结群众、谋求发展”的“红岩精神”的内涵。这是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应据此阐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从内容看,本题写作主题为“学习红岩精神,启悟青年思想”,这就要求考生在明确“红岩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谈“红岩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写作身份为高三学生的代表,也应是青年的代表,这就提示考生既要结合红岩精神,又要针对当下社会现实和青年的思想现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语境下,文体以议论文为宜,文章体式为发言稿。
3.价值判断的限制。题目的写作主题为“学习红岩精神,启悟青年思想”,在题目中,“红岩精神”体现了“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以诚相待、团结人民的宽广胸怀,一言以蔽之,是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红岩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材料提供的价值判断,考生行文应与之一致。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输得起,你才赢得了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挽进取之雕弓,得万里之长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