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从来如此,便对么? |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1/7/31 21:29: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我们自然非圣人,然亦应像圣人般,不凝滞于物。于信息的认知,我们仍应广泛地获取外界信息,“受光于亭下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将多元的信息与自身已有的信息作比较,方可从自以为对的信息作比较,方可从自以为对的信息中找寻到错的信息。毕竟,我们对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的时候,其受众往往不是自我,而是他人。 由此可知,若一味拘泥于自以为对的信息,便无法看到整个世界,诚如王小波所言的“市侩心理”。面对多元的信息,我们自是要保持“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外表冷静,内心保持思想光芒的闪烁,既向外审察,也向内自省,让自以为对的信息变成真正对的信息。 从来如此,便不对。
跳出自我的“预设”(一类下63分)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多元化的信息却未能让人们的认知更趋于多元化。有些人总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精确”地找到符合自己刻板认识的信息,尽量避免与多元认知进行平等的对话。 深究该现象的原因,与人们的思维惰性不无关系。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分析人们习惯于获得能加深自己固有认识,却排斥与固有观点相对立的多元认识的原因时,用了“思维惯性”一词,其本质便是人们只愿意停留于固有的观念认识,享受其带给自我的安心感、控制感,但不愿意冒风险去接触与自身固有认识相对立的观点,从而避免自我崩塌的无力感,也即人的思维有惰性。这种思维惰性的本质,又何异于自我蒙蔽式的愚昧懦弱呢? 倾向于依靠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地加深自己的刻板成见,而不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多元认识从而以更辽阔的眼界、更宽容的心态容纳多元认识,得到更客观、中肯的认识。一旦人的固有认识存在价值上的偏差,以这种只搜寻符合自我“预设”为对的信息帮助判断,只会让人在偏执的道路上愈行愈远,更有可能造成某些人罔顾真理,“坚持”其刻板信仰、认识的极端现象。这无疑是对真理的不敬畏,对其价值的消解,而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固有认识是完美无暇、无懈可击的呢? 由此可见,有意筛选符合自身固有认识的信息,将获得信息的过程等价于加固刻板认识的过程,是对真理的一种蔑视,而柴静说:“缺乏对真理敬畏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如此观之,岂不悲哉! 因而,我们必须培养在信息浪潮中运用理性避开只寻找符合自我“预设”的信息的能力。借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思想,面对多元的信息,不论其是否符合我们的“预设”,不妨先“拿来”,“拿来”的过程便是“博闻”的过程,丰富自己的多元化认识,而不是囿于自己的固有“预设”。只有勇于获取、思考与自己相异乃至相对立的观点、认识,我们才能在比较重辨析,从而获得更为客观,更接近真理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暂时舍弃自己的主观想象,全然以客体的角度评判多元认识中各方的优劣,给自己的思维以“碰撞”空间。唯有这样跳出自我“预设”,接受、倾听多元认识的思维方式,才是对真理最大程度上的尊重、敬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在苦厄中寻找诗意人生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我们都有进场的权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