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原题目《人工智能望“人”莫及》,范围太大,修改缩小范围《机器人作品,望人莫及》比较合适,“望人莫及”化用成语,用得好直接表明观点;二是材料给的是人工智能的创作,但本文二三段写的都是人工智能在其它方面的长处,这一点可以写但不能过多,目的是突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现代生活领域;三是本文注重说理,并把人创作的作品过程与机器人随机拼凑进行对比,强调人的创作过程艰辛,在作品中留下某些给读者遗留的痕迹,为读者阅读提供可能;四是列举事例具体细致,重在说明问题,证明观点;但如能在论述中融入自己的阅读与情感体验,更能增强说理力。
【原文】 人工智能望“人”莫及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人物“机器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创作型机器人的出现引发热议,对于机器人可以“立物作诗”更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在我看来,机器人做出的诗词曲赋是根据数据库中成千上万的诗词拼凑起来的,虽算不上部分网友所说的“对诗词的糟蹋”,却也实在不及人类的智慧与情感,机器的智慧毕竟是冰冷的。
人工智能能保障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GPS 定位导航系统,人工智能医疗,高速路口的摄像头,手机点餐,手机购物等等无不贯穿于人们的生活。有了这些人工智能,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省去了一些耗时耗力的事情。医疗方便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病症,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数据,并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是人工智能毋庸置疑的需要肯定的一方面。
另外在速度和效率方面,人类远不及人工智能。在处理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人类的脑力活动和电脑相比自然要逊色许多。人工智能只需要一个电源和数据库就可以无休止的大量运算,而且不知疲倦,准确度也极高。而人类的体力和精力也都是有限的,效率自然低了下来。现在部分城市已经试运营无人驾驶,机器人服务员,机器人送货等人工智能项目来便利人们的生活。不难看出,如果可以合理的运用人工智能,发挥其优势,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然而,人工智能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只是将辞藻机械的拼凑。现在可以短时间作词作诗的机器人已经不足为奇,而相比古代的大诗人长达天甚至几个月只为了想出一个最合适的字,这所花费的时间快了太多太多,作出的诗词看起来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机器人庞大的数据库里成千上万的古诗词可以供其随意拼凑,做成一首合情合理的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最原始是“到”,后几度改成“过”“临”“度”“来”“吹”“遍却都不和意”,最终在家人送来的一坛使他感到春风扑面的酒中受到启发,定下了“绿”字。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名句也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才最终确定,这个过程中必定有着诗人们的心血和智慧,这是人工智能没有也不能学会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随可以短时高效作诗甚至写文章,但没有情感贯穿的文字终究是冰冷的。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的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再先进的技术也要建立在智慧和情感之上,毕竟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靠感情维系的。当然,合理的运用人工智能也可以作为人类很好的助手和工具,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周小渝)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独立与合作,成功的并蒂莲
下一篇文章: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