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许多人喝同一条河里的水,只是有的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舀着喝,,有人干脆用用手捧着喝……于是,用金杯玉盏的人觉得自己很是富贵,而用瓷碗泥杯的则觉得自己贫贱,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着:“啊,好解渴!”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
三种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实质上代表了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罢了。
不就是为了喝水吗?干嘛非要用金杯玉盏呢?说穿了,不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吗?不就是为了使他人在自己的富有面前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以此来享用钱大腰粗盛气凌人的快感吗?还真有人被他们给“吓”住了,那用瓷碗泥杯舀水喝的人不就“赧然”、“羞惭”,甚至都可以想见,他们躲躲闪闪生怕露出寒酸相的情景了。
富有,不是什么坏事,但炫富就很要不得。我们不懈奋斗,我们含辛茹苦地一路拼搏,绝不是为了回到“缺衣少食无东西”、“饥吞毡,渴饮雪”的悲惨境地中去;但富有了,就该如此攀比般地只是为了去做这种毫无意义可言的炫耀吗?
眼下,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得好了一点,但也绝没有富有到要用“金杯玉盏”来喝水的份儿,还没“富有”到要用黄金来做大便池的份儿,要用“钱币”来装饰墙壁的份儿,也没有“富有”到能够用“钱币”折叠成帆船摆在案头来“悦目”的份儿,更没有“富有”到“一掷千金”仅仅是为了一顿“夜宵”的份儿……即便真的“富有”到了那份儿,我们也不该如此“阔气”,如此“牛气”,如此“近视”!
要知道我们还远没有“阔绰”到该将自己的“居室”装修到“五星级宾馆”的份儿,也远没有“阔绰”到结婚时非要来上个声势浩大的“车队”的份儿,还远没有“阔绰”到需要用“摆阔”来提高自己身价的份儿……即便“阔绰”到了那份儿,我们也不该如此“考究”,如此“攀比”,如此“潇洒”!请记住吧,你我都非常崇敬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他的爸爸李格非,礼部员外郎的他并不穷,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是“富不润屋德润身”!我想,作为谏议大夫的司马光的“工资”一定也少不了,但他对生活的要求与自律却是“衣取遮体避寒,食取果腹不饥”!明代的陈继儒在他的《小窗幽记》中也曾写道:“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让懿行也……”
要知道我们该做的事还多,我们用“钱”的地方也还多!山区小学里,那供孩子们取暖的炉子还是凉的;那供孩子们读书的教室,屋顶上还能数星星;孩子们的小手中还需要一枝铅笔……灾去的乡民们,还需要一顶有门的帐篷,还需要一床并不华丽的被子,还需要一袋用水泡泡就能不饿的方便面……老区里还有一座小桥需要一根木料,还有一道水渠需要一袋水泥,还有还有一盏电灯需要一根电线,还有一位老奶奶需要一副眼镜……高校里还有一位,不,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位每月只需要200元就能完成学业的才子;还有……
不就是为了上下班吗?坐通勤车不就行了吗?可是为了炫耀自己富有,表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到哪儿,于是“东挪西借”,也去买一辆叫做“捷达”,或叫做“本田”系列的“花冠”什么的私家车来开开;于是就又有人去买“宝马”了,看那架势,是非要压倒对方似的,你买“三系”,我就买“五系”……
当然,面对这样一个材料,可以立意的角度还有,但我还是认为,写“莫要炫富”,写“勤俭节约”,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好。因为有些立意是不适合学生来写的,如“人,不可漏富”等。
题目
①掬水月在手
②富不润屋德润身
③天那边,需要你的援手
④放下你的金杯玉盏吧
⑤干嘛要炫耀你心灵的苍白
⑥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
【例文①】
掬水品人生
高三学生 尹芃祺
是否最贫瘠的土地上,也开得出最圣洁的花?是否,最奢华的夜色中,也寻得到最朴素的璀璨?
有的人一生一路富贵,有的人一生一道曲折,不同的生活,其实是源自同一条河里的水,在那条河中,升起过还将天天升起的总是同一轮太阳。何必让喝水的容器的贵贱决定了我们看待生活价值的目光?你何时才能看淡浮华,抛开富贵贫贱的偏见,掬起一捧生活之河中的清水,探看你真正内心深处明月的倒影?
掬一捧河水,品一段看似苦涩的人生。
你是否曾为李商隐的一生黯然神伤?他一生贫困,苍凉穷苦,临终也未遇见他生命中的钟子期。就连“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篇,也似手只听得见那点点滴滴,点滴到天明的贫苦中的泪水。然而,你是否看到了他内心世界的充实与富有!只披一件寒酸的青衣,手中却执一只烁金的金笔。笔过之处,灿烂出中华文明的生命之花。他在情感的陶醉中创作,思绪在激情与云雾中回荡。有他丰富的内涵,有他那句魂销香断的词句,你是否还看得到他贫穷的身世?
掬一捧河水,品一段看似繁华的人生。
你是否曾对王昭君的一生富贵心存向往?她生在皇宫屏风前的雕栏玉砌,长在桃花帘菱镜后的幽深照壁。然而,你是否看到了她远嫁途中眉间掩藏不住的忧伤?她本痴迷着诗经汉赋的韵律,而今,却只待承受岁月无痕中远嫁他乡。荣华富贵之下,她的愁苦,她的忧伤,你能懂吗?我们只顾艳羡那成堆的金银,却不知当内心中的月光无法朗照时,才是人世间最深的伤与痛。
掬水月在手,品一段看似无奈的人生!
生活的途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贫有富。但要记得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权尽情享受生活的河水。当我们在或贫或富中,守住了内心的明月——月光会溢满我们生活中的水路。如果说贫富使我们生命的水路发生了分歧,要记得明月才是路的灵魂。如果说面对有人拿出他的金碗在你的面前炫富,你完全可以蔑视他,因为在那富贵的后面隐藏着的是苍白!你不该自惭形秽,以此来满足他最空虚的需要。用你那质朴的双手去捧起清冽的河水,喝他个够,品他个够,赏那轮在你的手心里还在皎洁的明月!
【点评】很“好看”的一篇作文!“好看”的东西谁都喜欢多看上几眼,可别小觑了这多看上去的“几眼”啊!据说,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忙活了半天总算完成了的作文,竟然是被“经验”丰富的老师很不耐烦地只看了三眼,一个分数,一个很“不光彩”的分数就让许多很有才气的孩子背了一生一世。
学学尹芃祺吧!他不仅能让不管“经验”多么“丰富”、“手法”又是多么“老到”的老师,“多”看上几眼自己的作文,而且,能让所有评卷的老师必须“高看”几眼的!
他多会开头啊,一上来就是两个由“是否……”构成的总让人感到其中蕴含着某种深刻类如韫玉怀珠般的整句,没有故作高深于是胶涩之嫌,不过是胸有丘壑,自然流露,春色动人,不在乎多,而在“精”也。用金碗喝水以炫其富者,读此必当赧颜;因为“最贫瘠的土地上”,也“开得出圣洁的花”,真正的快乐,在水,而不在容器是否金贵。而用瓷碗泥杯的则觉得自己贫贱者,读此必当释然;因为“最奢华的夜色中,也寻得到最朴素的璀璨”,瓷碗怎么的,泥杯又如何,跟你金杯玉盏比“盛水”,何处逊色?大大方方喝下去就是了……
他又是多么会举例子啊!李商隐、王昭君,似乎跟出题者所提供的材料以及由材料能够生发出来的立意,连边都挨不上,可小作者就有那么一种本领,不仅“让”它们发生了联系,而且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不是吗,李商隐,一生穷困潦倒,不正如捧着“瓷碗泥杯”在“品味”人生的“苦水”吗?可捧着“瓷碗泥杯”的他却用他的诗句使得晚唐的诗坛又着实热闹了一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历史一定有一条隧道,李商隐那飘香的诗句就是从这条看不见的隧道滑过,至今芬芳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酵化着我们的灵魂!王昭君,远嫁西域,呼韩邪单于对他的待遇不低,锦衣玉食,饫甘餍肥,莫说是用“金碗喝水”,即便是她想要坐在香港的“金至尊”用赤金做成的马桶上如厕也非虚妄,但“捧着金碗”的她真的幸福吗?“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何等怅惘;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几多凄苦;“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多么悲凉!
他——尹芃祺,又是多么善于点化啊!于良史的一句诗“掬水月在手”,不过是趣事一桩,士大夫们的闲情逸致罢了;可小作者却信手拈来,笔杆一摇,摇出了许多哲趣。一来满足了材料的“要求”,你材料中不是说“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着:‘啊,好解渴!’”吗,那好,“用手捧水”不就是“掬水”吗,“掬水月在手”,现成的诗句,借用一下,以补足文中只说到“金碗”、“瓷碗泥杯”之缺,何妨?再说一个“月”字,就大有文章在;何为“月”,人生之旅的“灵魂”,得守住它!记住吧,我们喝的是“水”,用“金碗”,提高不了你的身价;用“瓷碗泥杯”,水也不会因此而变得苦涩;即便用“手”,那又怎样?“喝他个够,品他个够,赏那轮在你的手心里还在皎洁的明月”,就是了!(孙长江)
【例文②】
金波潋滟 银汉无际
高三学生 王博医
闲花落尽,随一江春水东流去,寥落了一春的光辉,化作春泥;杜宇声声,诉不尽风亭月榭孤欢聚,惹得断肠离情苦,劝人不如归去。
上天赐予人们高雅的躯壳,却烙上幸福背道而驰的沟壑。究竟何为高贵?是持金杯玉盏饮呷一口清泉水,还是歌台暖响、高堂阔殿中的膝下承欢?我只看到依旧流淌的泉水边,一个黯然的身影捧着泥碗瓷杯独自落泪,却不见汉家宫阙之盛,惟有一轮明月诉说着“长门送君过十里,漠北无花惹飞絮”的古老传说。
同样眉黛叠翠的面容,却不能一展如花的笑靥。一个卑微的婢女,却拥有一颗使六宫粉黛褪色的高贵的心。走在秦直道上的车辇,不曾因她明眸中的红泪而放慢脚步,告别汉家的稻谷飞扬,迎来了大漠的风尘漫天,于是人们记住了昭君的哭泣,留在故土的是一滴高贵的泪。
平民的苦楚是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可你是否听到了万人中央的一声兴叹——无奈生在帝王家。
荣登九五的高贵也许倾倒了千万庸人。锦衣玉食、前簇后拥的闲适,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快然,于他看来,终日驱驱、等闲度岁,不若菩提明镜、参禅悟道的释怀。帝王之心早已皈依兰若,青灯古佛、无欲无尘,转眼已是百年。告别了清王室的纷争,他寻到了真正的高贵,寻到了心灵的超脱。
与其等待灵魂高洁的恩惠,不如用尽一生的追求,成就高贵的心。
冷落竹篱茅舍与富贵玉堂琼榭孰贵孰卑,无从知晓。我只看到胭脂的半点朱红被黄沙掩盖,盛极一时的别院宫殿已变作断壁残垣,而琵琶拨弄的绝响和木鱼敲击的梵音依旧回荡在耳畔,不曾消弭。
回到久违的河畔。金杯已露出斑驳锈蚀的倦容,泥碗也已化作飞灰,随风飘逝,只有泉中的流水,不息不绝,等待着路旁的旅人用手捧起,等待着那酣畅的高贵,潋滟在心中。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56):“杰米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58):“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