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55):“流行的四句谚语”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2/12 20:37:5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维特克是一位德国的历史学家,和马克思的私交甚笃,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每次见到维特克,总要听他讲历史故事。一次劳拉问维特克:“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把人类的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

维特克说:“不必,只要四句话就够了。”这四句话是:

1.上帝要谁灭亡,总是先让他疯狂。

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筛去一切渣滓。

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4.天黑透了的时候,更能看得见星光。

维特克的这四句话,其实是德国流行的四句谚语,而几乎在每一话里都隐含着一个绝妙的比喻,让人对人生和世界产生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请以其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立意的出发点,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立意

类似的材料,即话题,我们已经审核过,就在2009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的第八个材料里,简言之,也就是纪伯伦对自己的七次“鄙视”。本材料也一样,首先必须要做是就是把材料中的每一点加以分析,然后,把其中的一条,或几条合起来,然后立意写作。

先来分析第一条:上帝要谁灭亡,总是先让他疯狂。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也就明白了。

唯我独尊,应该是一种“疯狂”吧?大家也许永远也忘不了春秋时期的晋灵公的故事吧?“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最终,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狂妄自大,应该是一种疯狂吧?大家也永远忘不了在中国历史是第一个平息战乱建立了大一统天下的秦始皇的故事吧?“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结果怎么样,“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丧心病狂,应该是一种疯狂吧?大家也许永远也忘不了希特勒的罪恶的一生吧?梦想做一个画家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偶然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于是一点一点疯狂起来的他,为建立所谓的第三帝国,可以说是坏事干绝,杀人如麻。有谁能忘记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在那里被残酷杀害的110万犹太人……结果怎么样?

东条英机,墨索里尼,萨达姆,米洛舍维奇……还用一一列举吗?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维特克才用这样一句在德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谚语,就概括了历史的全部。

 

再来分析第二条:时间是筛子,最终会筛去一切渣滓。

这是一个比喻句,他把历史,把时间比作了一把筛子。筛子是做什么用的,要么是把最好的东西筛下去,筛子里留下的是渣滓;要么是把不需要的东西筛下去,筛子里留下的便是最好的东西了。

作为历史学家的维特克取的一定是第二个意思,即历史与时间这把“筛子”把最坏的东西“筛”下去,而把最好的最精华的东西留在筛子里,也就是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事实也正是这样,历史和时间,像大浪淘沙一般把平庸的人,把庸常的人,把丑恶的人,把卑劣的人,把邪恶的人,把历史的罪人们,把……筛落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而在历史的高峰上矗立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让我们去仰望、感叹、憧憬,以之为楷模。

请不要轻易地被历史的筛子筛落,落入到不知道是怎样一个肮脏的角落吧,亲爱的人们。我们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风对我们的吹打,经得起历史的雨对我们的考核。我们应该能够战胜历史上的种种诱惑,让后人知道,我们就是这样昂着首从历史的风雨中穿行而过;让他们知道: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再来分析第三句话: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这句话,却巧也不巧地与2008年的高考题(省称为“小乌龟”的那道题),刚好相反,那个题目应该写的是“本意是要好事,结果却做了坏事,结论:在中国做好人难”;而这句话说的却是“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结论是“看上去好像是在‘做坏事’,结果却做了好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立意呢?一个学生说得好:“也许正是别人的一个白眼,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一次伤害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口,却反而使我们收获到更多的丰硕。”

笔者的另一个学生,看得好像更远一点,但不乏准确。他说:“当一个朝代或历史时期的统治达到了黑暗的极致,新的时代的曙光便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16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当时正处在都铎王朝统治之下。都铎王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一系列的残酷政策,可是客观上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者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阶级,但封建的“蜜蜂”为了吃饱肚子却传播了资本主义的“花粉”。

我们还可以举许多例子,就此不难看出历史一直是在辩证中演变着。

从我们身边的生活我们进行分析,我们也能有“可写”的内容。比如,当我们的老师热切的指出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时,我们不妨改用一种思维方式,这样去想:老师掸去的只是会让我们过敏的“花粉”,却为我们注入了急于证明自己能力的鲜活血液;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地吸收阳光雨露并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开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当然,老师对我们指点是不能用“盗”这个词去描述的,那就换一个词语,叫“让人面子上总觉得有点过去的‘’点播”,因为太多的老师是不会想从我们这“盗”去什么的!

甚至我们还可以把“蜜蜂盗花”看成是挫折、考验、困难、磨难,、锤炼等,在它们不请自来的时候,在我们和他们遭遇的时候,我们不泄气,始终斗志昂扬,意气磅礴。

 

最后一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天黑透了的时候,更能看得见星光。”

笔者的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其中有几句歌词与这个题目很符合:黑夜如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黑夜如果太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看,希望若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

可以说,这句话与我们曾经分析过的很多材料都有点交叉与交织,比如“厄运是精彩人生的摇篮”、“磨难,一座开采精彩的宝山“,“暴风雨所诞生的”等等。

当黑暗陡然降临,请别慌张,不要手足无措。要知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永远是真理,是对人生的追求讲得最透辟的真理;要知道,无论你在做什么,那成功没有不在你几乎都绝望了的时候,才闪射出它耀眼的光芒的。

感受它、思考它甚至爱上它。窗外原本依稀的星光顷刻间灿烂无比。历史的星空也是这样,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都是在命运最黑暗处闪亮出予人以希望的星光的。而在我们有限的、稚嫩的生命中,眼前的这六十天也许就能称得上是暗夜,但只要我们意拿云、志耕天,登得百尺危楼,自然摘得漫天星光。

题目

①意拿云、志耕天

②历史,最公正的裁判

③磨难,开采人生精彩的矿山

④跟庸常说声“拜拜”

⑤暗夜正在孕育神奇

⑥看,天亮了

【例文①】

不随流年

高三学生  吴琦晗

时间会带走什么呢?

如同一片落叶,得到树的默许,风的祝福,就独自变黄,寂寞如蝶舞般飘落。

如同一颗朝露,接受叶的扶衬,光的恩泽,却渐渐蒸腾,最终消失,不留痕迹地……

时间自然不会带走一切。它像是细密的筛,将世间的一切高高抖起再轻轻接住,年华在不可见的缝隙中匆匆溜走,而那些滤不过去的、被丢弃在阴暗的角落中的,是什么呢?

那不是黄金万两吗?怎么,买不通时间吗?我想定是因为你这富贵的象征负担了太多,过于沉重,才没有任何一个孔隙能容你经过吧?

那不是万代功名吗?不过是些轻飘飘的美名,怎么还找不到一个筛眼儿钻过呢?我猜定是你太虚无了吧,正因为什么也不是,所以才没有任何形状可供时间摹状吧。

那不是美貌俊颜吗?经过时间的考验,你早已风光不再了。时光是不会吝惜那些易于变质的光彩的。所以现在,你也只能躲在一隅默默哭泣,为逝去的哀悼,为尚存的苦恼。

那不是最动听的谗言?那不是最惯常的虚伪?那不是……

你们都被时间抛却了啊!本以为你们悬浮于尘嚣之中,布置着所谓的繁盛,攀附于俗世之内,诉说着所谓精明,就不会轻易被淘汰,原来你们才是最先消逝的种种。

岁月洪荒,光阴流转,时间又像一条绵延的河,将那些如苇花般洁白的品性从古远的年代带来、带给我们,清澈的河水就这样漫漾、漫漾,荡涤着世间的纷乱,也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秋日里的艳阳照在篱笆上,也照在篱边的野菊上,一切都金灿灿的,比金子美得多。你——陶潜——一个真正挣脱了名缰利锁的隐士,在这天冷气清的节令中,卷袖煮茶,煮一杯淡泊敬给天地,抬手一扬,高洁就永远融在时间的河里。

罗布泊的荒原安静的收容一切,也就收纳了余纯顺德的简单和执著。在漫天黄沙中,他纵身跃成一条壮美的河,慢慢汇入时间,流淌,流淌出这个民族血液中的狂热。

林肯很丑,却真的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康德也很丑,可是“你也许能超过康德,但永远无法绕过他”。美丽的容貌是上天的恩赐,但心灵的色彩、智慧的光芒才能永恒的泛在时间的河上,熠熠生辉。

时间过处,两岸留下如黛青山,那是用坚毅垒成的不屈的脊梁;时间过处,遍地是无言的桃李,那是用淡然幻化出的洒脱的浅笑;时间过处,尽是明媚的阳光、真纯的歌谣、无价的欢乐与细腻的爱。

如同一片落叶,静静凋败,再与大地拥抱,化作沃土,又开始了时间的旅程。

如同一颗朝露,悄悄蒸发,再与云朵融合,化作细雨,又滋润了岁月的干涸。

时间就是时间,在追逐永恒的途中,总会有些什么,不随流年。

【点评】

“韶光易去催人老,一生襟抱未曾开”,人活一生,大概不会有比这更为苍白,更让人憾意盈怀的事了;所以,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十年,俨然“活化石”一般了的我,动不动就会泪痕斑斑地对葱葱翠竹般昂奋却时常无缘无故怠惰了的学生们如是说。

“不随流年草草过,白首方悔耕耘迟”,不要以为人生还有很多的日子可以用来挥霍,“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犹夭也”;因此,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了将近一生,早已酷似一株热情不减的“盐木”一样了的我,来不来就会满眼泪意地望着姹紫嫣红般茁长着绚烂却不时把美丽得让我艳羡不已的青春用来随意抛掷的学生们这样讲……

他们终于懂了!至少吴琦晗懂得了老师的遗憾,老师的用心,老师的期待。

《不随流年》,绝对是一篇有感而发的好作文!

金钱可以让你获得一时的快乐,但如果仅仅为了它,却不知道“使人幸福是德性而不是金钱”,那么,埋葬天才,埋葬理想,埋葬前程的坟墓就是它!

有一张美丽的容貌,也绝不应该去“毁容院”,那是上帝对你的娇宠,更要知道“不要艳羡别人明眸皓齿的容颜,不要为自己身段的平庸而叹息”,真正的美丽,取决于你在自己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究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点什么。

功名,如果你做的真的如季羡林一样好,如巴金一样卓越,如彭加木一样献身于罗布泊而不悔,如……那就该当仁不让地去享用人们的爱戴与仰慕;但如果是巧取豪夺,如果是蝇营狗苟,如果是舐痈舔痔,如果……那样的“浮名”是不能为你的人生增添任何光彩的,到头来不过是心劳日拙,蹉跎成了散发着臭气的“粪土”!

如果我没有误解吴琦晗文章的思路,她文章的前部分要给读者的就是这样的告诫。而会看文章和会写文章的人,也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后部分,与前面的文字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是一种用不褪色的笔法”,也许正是这种对比让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到了,那些“不随流年”,不把时间随便抛掷在麻将桌上,不浪掷青春于涂脂抹粉中,不虚耗在恶浊的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不……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中华的脊梁,才配做赤县的永远挺拔的脊梁!

吴琦晗文章的结构是工稳的;语言呢,除了有些词语却值得再推敲之外,读了一辈子“大书”、“小书”的我,极尽挑剔之功,也没发现还有哪个字“站”在哪里不精神。其实,吴琦晗文章中那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全能改;但我以为野百合开在草丛中,很美,就别折损了它,非要把它插在家里的塑料瓶里,看着它一天天地枯萎……这样才能更见其真!(孙长江)

【例文②】

心如明镜,淡看风雨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