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 围
这年头,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成了“砖家”,即专门忽悠人的家伙;而教授则成了“叫兽”如今,知识分子频频“中枪”,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知识分子露脸太多,走明星路线,是他们“中枪”的“物质基础”;知识分子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是其“内在原因”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再度“突围”,重新回到学术的“围城”中去。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许多文人学者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清高自守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从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终于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围墙,突围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象牙之塔,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册。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露脸,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下作。
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
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我热切期盼着知识分子的再度“突围”,重回“象牙塔”,再开学术之花——远离名缰利锁的学术之花。
(模拟评分)
内容:作者放眼学术界,写知识分子,观照历史,关注现实,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见识本文内容丰富,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再到“百家讲坛”,到论文抄袭、假文凭等事件,古今比照,展现了作者视野之广,积淀之厚故本项评25分。
表达:本文以说理见长,叙例文字相当简练,分析文字相当深刻,对学术界种种败相的烛照,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剖析,鞭辟入里,入骨三分故本项评20分。
发展等级:本文的行文概括性强,文字老到“这年头”“时至今日”“鉴于此”等议论性文字,特别是铺陈而来的三个“是的”领起的段落,文采斐然,思想深刻故本项评20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 表达 发展等级=65分。
【佳作展示二】
突 围
“啪——”父亲一巴掌打在了我的脸上,我与父亲之间的那堵墙再一次被加固,牢固得不可动摇。
窗外,恼人的蝉鸣、蛙叫声阵阵传来。
仅仅因为我没有达到预定的考试目标,还为自己辩解了几句,就受到这样的“礼遇”吗?一路沉默着,我与父亲终于到了学校大门口,我与他之间少了往日的嘱咐与告别,但是我能够感觉到他的视线在我的身上定格,我坚持着没有回头,因为那堵墙的存在可是,泪水还是模糊了我的视线,流到了嘴角,咸咸的心在痛,似乎又多出了一道伤口。
日升日落,又到了放假的日子窗外,仍旧是蝉鸣蛙叫。
我背着书包,踱着步子走在回家路上,心中暗暗发慌不经意间回头,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踮着脚,伸着头,他还是来接我了。他跑过来伸出手,可是我身子一侧,闪开了。我用余光看到了他脸上还未绽放又迅速凝固的笑容,心中又是一阵疼痛,似乎墙上又多了几道裂缝。
他跟在我身后,小心翼翼的,什么话也没有说又是寂静,静得我不知所措,静得我可以清楚地听到他的脚步声,静得我可以清楚地听到他的呼吸声,静得我可以清楚地听到我心中的墙裂开的声音。
坐在他的车后座上,他没有说话,我也缄默不言。忽然间,我想找点话和他说说,虽然那堵墙仍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47):“慢”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49):“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