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倾听一种亲和的态度,他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还有……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立意
话题看似简单,要写好却不那么简单;因为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挖掘。才能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未春风看绿木”的效果。
从内容和角度看,倾听乡村清晨清脆鸟鸣,感受唤醒阳光的幸福;倾听空谷中寂静的足音,忘记经纶事务的疲惫,远离喧嚣,捧回心灵的温度;倾听雨打芭蕉时的浅唱低吟,体味着生命力量的旋律。
除了这些大自然的赐予,还可以将倾听融入生活。倾听朋友的倾述,将安静的尊重留给别人;倾听母亲的唠叨,将高谈阔论的所谓“孝心”变为生活里最细微的宽容;倾听老师的叮咛,感受那多少有些尖刻的话语中的热度。
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茫茫人世纷纭局势中感知小我与大我;倾听社会不公的义愤,恢复疲软心灵的硬度,重拾属于自己的责任。除此之外,倾听音乐也可以以其最纯美最高贵的姿态从耳到心,完成一种情趣的提升,比如贝多芬面对生命的不公“礼遇”,奏响的英雄般的序曲;比如班得瑞对待生活恬淡宁静的心境,日光明媚的海岸孕育着波涛,教会我们诗意的生活;晶莹美好的翡屏谷中的风儿涤荡着沉静的思绪,教会我们平和地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声音只是倾听的载体,更深刻的听是用心,而不是用耳。
倾听心灵的声音,学会在忙碌的间隙回归纯净,将社会中的浮躁心绪凝成云雾消散在暖阳里;倾听历史的回响,收获成熟的韵味,把持一分厚重;还可以倾听如情感文化等抽象事物,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更进一步讲,倾听还需要什么呢?一个人可以通过不断地锤炼与摔打,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甚至可以在万人之前滔滔不绝,因为那一刻,他是那万人的核心,讲话,让他体会到众星捧月的荣耀。而倾听,则是谦卑地将自身置于并不高的位置,它的前提是尊重、是教养、是品行。残奥会上的跳远冠军李瑞没有一双可以看到一丝光明的眼睛,但他说,他在越起的那一刻分明看见了乔丹的腾飞的矫健的身影。我想由此推开来,那些在寂静中翩翩起舞的聋人姑娘们,她们因为投入、因为信仰,她们的耳边也一定会有静虚空灵的佛曲升腾。
因为所写范围广,就要注意明确核心所在,把握倾听的本质与内涵,再用语言连贯地表达这种内涵与本质,或者近一步地展开谈。运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更容易把握住文脉,把握好结构,让自己在看到文题签“毫无准备的心”在瞬间燃烧起来,写出能够让评卷老师的心也随之热情起来的文章。
题目
①听,微风细雨有告诫
②人闲桂花落
③倾听另一颗心的温度
④为花忧风雨(语出涨潮《幽梦影》。全文是“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其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⑤树有余香蝶尚怜(语出《随园诗话》)
⑥迎风倾两耳,恰好一蝉鸣(同上)
⑦良夜孤眠 呼蛩语恨
【例文①】
倾听生命的梵音
高三学生 张畅
爱夏日池塘水波的荡漾,也爱打在残荷上枯朽却傲然的雨声。爱冬阳里漫天的白雪,也爱寒冷中倔强的烈烈风声。爱枝叶婆娑里调皮的舞蹈,也爱闲花落地无声的孤寂。感谢上苍恩赐的双耳,让我倾听生命的梵音。
倾听是宁静中享受自然之韵的感知。
我看见那流浪的盲者在街头喧嚣中伫立,静静倾听,车水马龙从耳边消失,是叮咚的泉水吧,融化了天赖凄冷的月色,汩汩地,汩汩地在孤寂的夜晚流淌;倏地,他仿佛听见病中的呻吟、良宵里红烛燃烧的声音……他用枯槁的手编织心底的梦,用没有色彩的世界碰撞出绚烂的旋律。或许,倾听有时不需要用耳,而要用心,梵音中的千手观音告诉我。
倾听是喧嚣中回归本真的一种跋涉。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泓清泉在洗濯着他的灵魂,它是一首真善美的诗,柔曼隽永。只因生活的琐碎,人世的纷杂淹没了环佩之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剔透。用心泉熄灭心头的妒火,用心泉冷却疯狂的躁动。于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时倾听那悠然的脆鸣,走近叮咚的心泉,倾听心泉叮咚,丰盈了生命的曲调。
倾听是踏寻古迹追访先人的厚重,是一次探寻。我愿跋涉于通往敦煌的戈壁上,借那抹如血的残阳倾听“民族心底一种有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我愿驾一叶扁舟,漂在西湖的柔波里,聆听激荡历史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波澜壮阔,气壮山河。我愿放轻匆匆的脚步,走近那残存的历史的印迹,于破败凄凉处侧耳倾听一个民族曾经的泪与呐喊,揽一怀苍凉,寻回一种厚重。那是民族不屈的抗争,还有涤荡不去的坚实的根性。
倾听不该属于喧哗,应该属于静谧。秋日里踏在缤纷的落叶上,酥酥软软,是季节更替的声音。暖阳下,母亲毛衣针掉落在地上,清清脆脆,是寻常岁月的声音。天地间,星海里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止息了一切扰攘,磅礴了宇宙的谐音,拿是生命的吟唱。
倾听是一种不陡峭的态度,它给倾述者以最恰到好处的尊重。倾听是不自傲的谦卑,它给灵魂以提升的高度。倾听是爱的内化,让我常常在母亲的唠叨中,在夜里响起的父亲的鼾声中湿了眼睛。
是不是可以摘下响着劲爆音乐的耳机?是不是可以关闭墙角吵闹的电视?是不是可以结束喧闹心灵孤单的流浪?听花开的声音,听燕子的呢喃,听心灵的独语,微笑着,倾听每一次清风拂过灵魂深处的惊喜与感动,因为那是生命的梵音。
【例文②】
倾听成长,这首动人的歌
高三学生 王美婷
漫漫的成长路上,你遇见春风吹绿细柳,吹开花朵,也吹散了你的心事。曾经在梦里,你也曾走完美丽的人生,醒来后的泪光却是成长中一种美丽的疼痛。请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要对人倾诉故事,都有一首要唱给人听的动人的歌。
多希望自己是深海里的一只小鱼,在簇拥的珊瑚与水藻中,我学会了将泪水化作海水,和着淡淡的苦涩成长,听着大海诉说她的心情;多希望我是天边滴落的一珠春雨,用卑微的身躯亲吻大地,听着耳旁风儿的呼啸,投入大地暖暖的拥抱;多希望我是梧桐树上那片飘落的红色叶片,带着依恋和不舍,悠悠地荡入泥泞的山路,听着孩子们回家的急切脚步,只要用心听,你就会感受到海哭、雨泣、风鸣、还有山谷低沉的回响。
还记得吗?记得在产房外,听到屋内那震彻的啼哭声吗,它诉说着一个新生命的圣洁诞生;还记得吗?记得在出发前,那一句最贴心的叮咛吗,它温暖了一颗游子的心,告诉他无论身处何方,总还有一位飘落人间专属于他的天使在记挂着他;还记得吗?记得在迷茫时,那一句最及时的教诲吗,它指引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最亮最远的彼岸;还记得吗?记得在深夜里,她告诉你她的心情,跟你讲她的故事,你们拥抱着一起流泪。请不要再拒绝倾听,拒绝感受,总认为那句叮咛过于唠叨,那句教诲过于俗套,那些贴心的话太耽误你的时间。可你知道吗?这句话母亲准备了多久,但你的拒绝刺伤了她的心,让她夜不能寝,日不能思,只因她爱你胜过爱她自己;可你知道吗?这句教诲,师长们感悟了几十年,因为他但怕你的人生会枯萎才真切的教诲你;可你知道吗?这些谈心的话,朋友们酝酿了多久,才敢掏出心与你彻夜长谈。请不要,不要再拒绝,请耐心地听,你会发现这世上最美的就是语言,最值得做的就是倾听,倾听那别样的调调。
走在成长路上的我们,在这不算长的人生路上,也听过乌啼,听过燕语;听过溪流的歌,听过花开的悄然;也听过山风松涛,还听过……现在请回转身,数一数曾经遗落的一季风尘,贮藏在记忆里的美丽心情,你会猛然发现,那是一种温暖,一笔财富,一段什么也换不来的成长经历。
请相信,成长是一首动人的歌它需要你用心去听。
【点评】
又是一年最忙时!短信多了,电话频了,邮箱满了……问的问题很集中:就要高考了,您再给我们说点什么吧!精力有限的我,真想请你跟我一起向《新晚报》“习作”副刊的编辑老师,表示我们真诚的肃然;因为是她给了我把心掏给你们的机会,是她在每个周六使你忐忑的心变得踏实、平静,而且充满了必胜的力量。
王美婷的作文,好看吧?你一定也很想知道她的这些掷地有声、落地有情的话语,是面对着怎样一个陌生的题目而从心底里挖掘出来吧?你也一定知道我如此郑重其事地把她的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良苦用心吧?
材料与命题是这样的:
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他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还有……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请你扪心自问一下,对此,有人给过你半点“叮咛”吗?对此,你有过一丝一毫的准备吗?
不用你回答,因为我虽然“秀才不出门”,但我还敢夸口“赞”自己一句“遍知天下事”的。
做点准备吧,“艺高人胆大”。
现代生活,人们都在为生计忙碌着,曾经豪情万丈的你我早已满怀疲累,所以,你不妨这样去构思:
倾听山村清晨的清脆鸟鸣,感受唤醒阳光的幸福;倾听空谷中寂静的足音,忘记经纶事务的疲惫,远离喧嚣,捧回心灵的温度;倾听雨打芭蕉时的浅唱低吟,体味着生命力量的旋律。
做点准备吧,“才多不压人”。
如今的人,到底是咋的了,“自顾自”这要命的玩意怎竟见惯不怪了?因此,你不妨这样去开掘:
倾听朋友的倾述,将由衷的尊重留给别人;倾听母亲的唠叨,将高谈阔论的所谓“孝心”变为生活里最细微的宽容;倾听老师的叮咛,感受那多少有些尖刻的话语中的热度。
做点准备吧,“笼天地于形内”,才能“挫万物于笔端”。
眼下的人,究竟是怎么了,有点“阔绰”了的生活,这才过了几天啊,怎竟把肩头上一直扛着的那份滚热的“沉重”卸得一干二净了呢?真的,从这个角度你去立意,写出的文章,必定会一展“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态”的:
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茫茫人世纷纭局势中感知小我与大我;倾听社会不公的义愤,恢复疲软心灵的硬度,重拾属于自己的责任。倾听下属那与肉麻的阿谀和巴结绝对味道不同的声音,再一次感受一下“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那烫人的热度,凤凰涅槃一般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你手中握着的绝不该是颐指气使,而是你对世界许下的诺言!
一个人从呱呱堕地、牙牙学语,开始了自己艰难而愉快的成长,之后成熟,成功,成才,最后成了有着耕天拿云之志,有着铮铮铁骨的人,离得开倾听吗?
王美婷是做好了准备的!也许是我在课堂上总是会顺嘴就溜出一段又一段在那“没书可读”的岁月中,庆幸的是鲁迅的书还“让”读,解救了我精神上的干涸,丰满了我心灵里硗薄……那天,我顺口就把鲁迅那像是用刀刻在我心头上的一句话,“搬”了出来:“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烂熟于心,于是一挥而就。”她,王美婷就记住了,于是她就用她的笔,为我们写出了上面的那篇我真希望每一个积极备考的考生细细地咀嚼咀嚼的文章!(孙长江)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53):“病毒”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55):“流行的四句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