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观后感
9月3日的阅兵盛典,在我心中掀起了一阵波澜。这一天,课堂的严肃氛围比平日更为浓重。历史老师的眼镜滑下,指着黑板上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个大字,语气郑重:“今晚,别忘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那是一场展示我们‘中国力量’的庄严时刻,是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荣耀。”
放学的铃声终于响起,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催促妈妈打开电视观看重播。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响起,屏幕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跟随旋律高唱。与白天的历史课本上的黑白影像不同,直播中的画面生动而震撼。徒步方队以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每一步都坚定如鼓点,让人屏息凝视。我注意到战士们额上的汗珠,军装背后早已湿透,却依然挺拔如松。父亲轻声旁白:“你爷爷常说起,他们那辈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在战壕中冻得瑟瑟发抖,却从未言弃。现在这些战士,身后是我们强大的祖国。”听到这里,我联想到上午老师讲述的“平型关大捷”,鼻子不禁酸涩:那挺拔的军绿色,正是无数先烈以瘦弱的身躯默默支撑起来的。
当装备方队出场,弟弟兴奋地跑到电视前:“哥,你看那坦克!简直酷爆了!”银灰色的坦克排列成行,导弹车高昂着头颅,宛如一群静止的钢铁巨人。战机编队在天空划出绚丽的彩烟,屏幕里传来阵阵欢呼。我突然想起数学课上老师的教诲:“这些先进的装备,是科学家们用无数公式、无数实验研发而成的。”那一刻,我望着书桌上堆满的数学练习册,首次感受到,那些复杂的图形和计算,或许正是构建祖国未来强大的基石。
9.3大阅兵观后感
2025年9月3日,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庄严举行,我怀着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心中波澜壮阔。
此次阅兵,既是对英勇先烈的深切纪念,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信念的庄严宣言:铭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开创人类共同命运的未来。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以3500万生命的代价,赢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全面胜利。战旗方队高扬着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的旗帜,走过天安门,每一面旗帜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提醒世人,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血泪的结晶,是正义对邪恶的永恒胜利。
尽管阅兵式上没有抗战老兵方队的身影,但观礼席上的老战士、支前模范和烈士亲属,成为了最感人的风景线。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见证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十年前,300多名老兵的敬礼感动了无数人;如今,战旗方队的每一面旗帜,都承载着他们的牺牲与荣耀。
阅兵式中,“新”与“老”的交织,令人印象深刻。徒步方队中,既有传承自抗战老部队的“红色基因”,也有展现军事力量新布局的现代化方阵;装备方队中,高超声速导弹、无人作战系统等新型装备的首次亮相,彰显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新时代的升华。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将抗战精神融入强国强军的实践,让历史的荣光成为前行的动力。
此次受阅的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无人智能、网电攻防等新域新质力量占比显著提升,这不仅体现了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更传递出中国强大军力的双重意义:既是捍卫国家主权的盾牌,也是守护世界和平的支柱。
阅兵的终极意义,在于展现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能力。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理念,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持续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以“对话代替对抗”的智慧化解地区冲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场阅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让正义的力量奔腾不息。
9.3大阅兵观后感
晨曦初露,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在秋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昭示着新的一天与历史的回响。在这9月3日的清晨,28门礼炮以每分钟4响的节奏,轰鸣出80响,每一声都如同历史的沉重叩问,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心灵。观礼台上,白发苍苍的老者轻轻触摸着胸前的纪念章,这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盛大阅兵,是对过去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崇高礼赞。
国旗护卫队以铿锵的步伐走过长安街,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穿越了八十余年的时光,与3000名官兵组成的仪仗方阵靴底与地面的撞击声,共同奏响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老兵方阵中,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敬礼,其中最年长者已近百岁,胸前的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眼神浑浊而坚定,嘴唇翕动,似乎在诉说着那些血与火的故事,泪水在皱纹满布的眼角闪烁,让我深刻领悟到,今日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生命筑就的坚不可摧的长城。
分列式行进中,受阅将士的钢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徒步方阵如同一座移动的长城,气势恢宏。一面面荣誉旗帜通过主席台,仿佛历史的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这些名字背后,是太行山下的伏击战、黄河岸边的阻击战、长城内外的游击战,是那些在硝烟中冲锋的英勇身影。这些精神传承,与今日英姿勃发的官兵共同构成了跨越时空的壮丽篇章。铁甲洪流中,国产新型主战坦克以箭形编队驶过,洲际弹道导弹在牵引车缓缓前行,钢铁巨阵的轰鸣声中,我听见了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振兴的铿锵足音——从缴获的“万国牌”武器到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八十余年的跨越在长安街上铺就了一条壮丽的轨迹。
空中梯队呼啸而过,七彩烟带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绚丽的弧线。歼-20战机编队以“人”字形掠过广场上空,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空气微微颤抖。广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心潮澎湃。我想起八十年前,我们的军队曾以“小米加步枪”对抗侵略者的飞机大炮,飞行员们甚至不惜以生命相搏。如今,隐形战机、预警机、加油机组成的空中梯队,昭示着一支战略空军的崛起。大国重器列阵长空,守护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河无恙,这种今昔对比的震撼,让“民族复兴”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全场自发合唱,声音汇聚成一股澎湃的洪流。我忽然明白,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威武之师的实力,更是一个民族不忘来路、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
礼炮余音渐息,国旗在风中舒展。这场盛大的阅兵,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是对和平的庄严宣誓,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昭示。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既要仰望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更要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当夕阳为广场镀上金边,我凝视着缓缓降下的国旗,心中暗下决心:将以奋斗的姿态守护这盛世中华,让英雄的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闪耀,让和平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上一篇文章: 《9.3大阅兵》观后感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