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阅兵盛典,在我心中掀起了一阵波澜。这一天,课堂的严肃氛围比平日更为浓重。历史老师的眼镜滑下,指着黑板上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个大字,语气郑重:“今晚,别忘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那是一场展示我们‘中国力量’的庄严时刻,是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荣耀。”
放学的铃声终于响起,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催促妈妈打开电视观看重播。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响起,屏幕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跟随旋律高唱。与白天的历史课本上的黑白影像不同,直播中的画面生动而震撼。徒步方队以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每一步都坚定如鼓点,让人屏息凝视。我注意到战士们额上的汗珠,军装背后早已湿透,却依然挺拔如松。父亲轻声旁白:“你爷爷常说起,他们那辈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在战壕中冻得瑟瑟发抖,却从未言弃。现在这些战士,身后是我们强大的祖国。”听到这里,我联想到上午老师讲述的“平型关大捷”,鼻子不禁酸涩:那挺拔的军绿色,正是无数先烈以瘦弱的身躯默默支撑起来的。
当装备方队出场,弟弟兴奋地跑到电视前:“哥,你看那坦克!简直酷爆了!”银灰色的坦克排列成行,导弹车高昂着头颅,宛如一群静止的钢铁巨人。战机编队在天空划出绚丽的彩烟,屏幕里传来阵阵欢呼。我突然想起数学课上老师的教诲:“这些先进的装备,是科学家们用无数公式、无数实验研发而成的。”那一刻,我望着书桌上堆满的数学练习册,首次感受到,那些复杂的图形和计算,或许正是构建祖国未来强大的基石。
上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赏析:2021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篇)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