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服饰容,以品饰人
(张冰易)
服饰作为“第一印象”,往往成为个人形象的第一“名片”。服饰之选的确重要,然而,我以为,服饰终为外貌之物,真正能反映个人形象与精神气质,展示国家整体风貌的恐怕是品行与修养。(开篇一反常见,提出自己独特观点)
服饰即我们所穿的衣服、饰物,它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唐朝雍容华贵的丝绸之衣展示着一个强国盛世的安平年代;而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则反映了民族危亡之际进步人士追求严谨治国、自由平等的理念。由此观之,服饰的确是展示一个国家形象的切入点,也恰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起作用不可小觑。(服饰展现形象)
然而,服饰能够装点个人门面,在“第一印象”中展现国家形象,但仅有服饰却不能穿出一个国家的昂扬精神与个人的气质风貌。在《金奴》中,温联进曾发问:“为什么我们帮助非洲建设,但仍有那么多的非洲人讨厌我们?”非洲是个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大洲,当一批又一批着光鲜靓丽服饰的“淘金客”加入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的行列之中,当非洲人抱怨他们污染了河流和土地,这些光鲜亮丽的“淘金客”却说:“我们可以用钱搞定一切。”也许,这便是非洲人讨厌中国人的原因。当我们有着更优雅的服饰,更富裕的资金,我们却无法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尊重,恐怕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个人的品行与修养。再华美,再独特,再优人一等的服饰,缺少了良好的品行与修养,它一样不能穿出个人的气质与国家的昂扬精神风貌。(但服饰不能体现气质和精神风貌)
因而,一个昂扬的精神风貌与良好个人形象只能由充实而饱满的精神来体现。在电影《可可西里》中巡山队长日泰曾说:“见过朝圣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特别脏,心却特别干净。”或许他们贫困窘迫,没有整洁干净的服饰,但因为他们有一颗虔诚而纯净的心灵,我们会认为他们是值得被尊重和肯定的。服饰乃身外之物,我们更应该着重的是内心的品性,具备良好品性与修养之人不会因为服饰的变化而变得差。相反,内心丑陋与素质低下之人,即便他们穿着“金缕衣”,他们内心所折射出来的自我仍会令人作呕。由此可见,低劣的品行,无法以服饰美化。而美好的修养,却可以服饰衬托。(品行和修养能体现气质和精神风貌)
反观当下之中国,我们有太多的人只关注着表面、肤浅的衣着服饰,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品行和修养。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富起来的中国人热衷于拜金式的消费。身着名牌服饰,装扮着最“美”自我,坐着最令人不齿、大失其脸的事。请问,日益崛起的中国,真的做好拥抱世界的准备了吗?这些浮华的服饰真的点燃了中国梦吗?(反观现实,批判时弊)
服饰饰容,但唯有品性修养方可饰人。(简练结尾)
简评:评价一篇考场作文的优劣,在语言表达较好这一标准之外,我以为还有两个标准:一是思路是否流畅,二是思考是否深刻。张冰易同学这篇作文较优秀,思路非常流畅。但在思考深刻度上,则较一般。文章提出了“以服饰容,以品饰人”的观点,这个观点较好。但对之的分析则欠全面而深刻,甚至走了一点极端——割裂了服饰与人之品性和修养的关系。服饰亦是人之内涵之流露,得体美好的服饰确实能更好地展现人之涵养。而内涵的提升,又能促进服饰的得体与美好。故而,我们应注重服饰,亦应注重内涵之修养,以服饰之美彰显内涵美,以内涵之美发展服饰美。(此属“怎么办”部分)如此,我们的观点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上一篇文章: 作文诊所:坚持物质与精神的满足
下一篇文章: 作文诊所:知止而享沿途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