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贪心”到“爱心”
——大纲卷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9日,尚先生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手机,但对方接通后又挂掉,他又发信息表示愿意花2000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对方愿意归还手机,见面后才发现,捡到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对方,年轻人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审题:
2013年大纲卷提供的作文材料,是生活的真实再现。面对这样的生活情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关注这样的生活,用心体悟这样的生活。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人,就是生活;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即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奇的。然而,对万物的熟视无睹,犹如一层薄薄的雾,遮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的领悟。” 雪莱的话告诉我们,只有用心领悟生活,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才会懂得人生的意义。
材料中的捡手机的年轻人和“尚先生”,表现的是人性的两面,一是具有私心和贪欲,表现的是私爱;二是具有爱心,体现的是大爱。材料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人心的变化,突出“爱”可以传递,“爱”可以转变人。
有了这样的领悟,我们可以确立如下作文立意:
1、反面立意
(1)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
(2)不要沉湎个人“小世界”,要有济世经国的眼光与抱负
(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北京卷从“物”到“志”
下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课标Ⅱ卷从“浅显”到“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