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三种对慈善家捐助的态度与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或心存感激,或懂得感恩,或自我尊重,都是人性所为。
要强调的是,对于富豪的慈善家,不能有仇视心理,不能是理所应当的分享心理,要尊重慈善家及其慈善行为。
这方面,我们可以确立如下深度立意:
1、受捐者要懂得感恩、回报
回报的不仅是捐赠者,而是社会;要将慈善之心传递下去。
2、受捐者不能失却尊严
3、对慈善多一份信任
4、受助者更要自强
5、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捐助
6、捐赠不是债务
还可以将“慈善家”与“受助者”合在一起思考,得出如下深度立意:
1、慈善的至高境界
捐赠人快乐自愿,受助人快乐感恩。这是慈善双方的共同的快乐,也是慈善的至高境界
2、快乐慈善
快乐慈善包含两个方面:捐赠不应成为压力,受助者也不能失却尊严。慈善的快乐,是双方的快乐。
3、慈善人人可为
慈善并非是有钱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在能力、经济范围做慈善之事。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安徽卷从“过去”到“未来”
下一篇文章: 2013高考作文审题深度解读系列:江西卷从“体验”到“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