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高考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作者:丘实真 更新时间:2009/10/8 9:41:51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我要投稿

各位同仁:上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在座各位同行进行这样一次交流。丘实真在发言中如有词不达意或疏漏错误之处,切望各位不吝指正。——可以当场质疑,咱们现场探讨。——鄙人窃以为只有如此,交流才会更加充分,探讨才会更加深入,我的发言也才会更富针对性。——这是大家平日在语文课上的追求,现如今确也不妨尝试尝试。 
    我的发言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今年高考作文题题型指导的重点。 
    2、去年高考我省作文题题型特点。 
    3、学生作文缺陷集中体现于何处。 
    4、我们的应对措施在哪里。 
    5、高考作文审题、构思的基本套路。 
    现在先说说对今年高考作文题型指导的重点。 
    为了弄清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大致趋势,请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去年的全国作文命题: 
    去年高考全国共有16份卷子,其中在作文题目中明确提出要联系实际生话的有10份。
  如全国卷(1):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全国卷(2):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废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全国卷(3):甲乙两个好朋友打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姗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纪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  湖南省的题目: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又如广东省题目: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显然,面对这类题目,考生在审题时应把“生活中”这类词语作为关键词(之一)来予以认真对待。有些题目虽然没有出现“生活中”这一类词汇,但题目中要求联系实际生活的指向却同样明显。  如江苏卷: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要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浙江卷: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知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江西省题目:“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而山东省题目则是先讲述一则小故事,即石匠把承托木柱的石墩改得微微隆起,以补足木柱稍短的缺陷,从而既使木工得益,也使石墩多增一份姿采。然后说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同样,湖北卷也是先引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然后说这段话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现在再让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前年的题目,也许我们会发现这种导向性同样十分明显。 
    如天津卷: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辽宁卷: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你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老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重庆市的题目,先是讲述一则材料,说的是一位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不一致,然后说: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上的题目都是明确提到了“在现实生活中”,“请结合生活实际”等具体要求,可同样的,有些题目虽然没有出现这一类字眼,但题目的整体指向却依然是十分明确的。如浙江卷: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叙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又如湖南省题目: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有一双双深情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广东省题目则是先讲述一则寓言,然后说: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又如全国卷: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实还可以举出一些,去年全国一共有12份卷子,我看了一下,有这种明确指向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再如今年春季上海的题目,竟然也是如此。——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但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这不明明是要求写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突出那情境中的声音,而且这情境还应当是考生所亲历和难忘的吗? 
    ——由此看来,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努力表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感受与思考,目前仍是国家考试的整体趋势。很明显,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写实实在在的内容,要求考生能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索。 
    老师们,咱们该如何来看待两年来全国作文题目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的这一特点呢?我觉得咱们首先应看到,它与新课标的精神是一致的。高中语文“课标”中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新课标的这段话表明我们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小关注生活,不但关注,而且感悟,而且思考。使同学们把写作兴趣建立在表述生活所得这样一个广泛而扎实的基础上,使读过书的人,从小受过正面引导和系统训练的人,能表现得对生活较为敏锐和较有见识。正是因为有这种一致性,所以我猜测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即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以便让那些经常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并对现实生活有较强感悟力的同学有较充分的发挥。 
    说到这里,我就要说说去年福建省作文题题型特点。 
    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人反映不太好写,有的说少数学生弄不明白题目的意思,都急哭了;有的说那应该是考老师的,忒难;还有的说出那种题目,反映出命题老师的理论修养不够,等等。  我怎么看待这个题目呢?我觉得上述看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据了解,05年的作文平均分比04年稍有降低,假设其他因素相同的话,这似乎可以表明今年的题目确实有点儿难。另外,就一个题目来看,指出它的某些不足,并由此推断命题教师存在着的其些缺陷,也都可以成立。而且这种探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问题是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好”的呢,在近年的高考中,又有多少作文命题是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呢?另外,“好”的题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明显缺点,专家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大部分学生(咱不敢说所有的学生)就一定能写好呢?——回答仍然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表明咱们不应该只是孤立地就题目而谈题目,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题目特点结合起来加以认识,这样才更有意义。因为咱们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无论面对怎样的题目(当然,应符合考试的基本要求,)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咱们探讨的是如何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命题咱们无法控制,但学生咱们可以引导,提高引导的成效性对咱们才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呢?我以为首先是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审题能力。例如联想、想象,感悟、体味,以及化抽象为具体,等等。也就是说,题目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两个图形展开联想、想象,并从中获得一点儿感悟。命题者认为这是高中毕业生所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个要求会不会太高呢?我觉得不高。因为这个要求从来就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基本训练中的。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在哪里?不就好在它有联想,有感悟嘛?像《爱莲说》《白杨礼赞》《荷塘月色》等古今名篇,不也都是在写联想,写感悟吗?又如同学们平时写“小草”,写“水滴石穿”,写“0的启示”,又哪能离得开联想、启示和感悟呢?如果考生能意识到生活中的启示是无处不在的,能感觉联想、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那么面对这样的两个图形就肯定不会是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的。这两个图形的各自形状以及旁边的文字说明,都表明它们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但又很难说哪个更好一些,哪个更差一些。这是这个题目的基本特点,而这个基本特点按理是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像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日常生活中用途不同的各种器物,社会生活中作用各异的各种事物,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性格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如自然界中既有只会开花而不会结果的夹竹桃,也有只会结果而不善开花的无花果,它们共同形成了大自然的丰富;如男性的豪放与女性的含蓄可以相互映衬,它们共同组成美丽多彩的生活,等等。有联想才会有感悟,有感悟才会把联想引向丰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有些同学不善联想,也不善感悟,而只会模仿。当老师告诉他该如何写“小草”以后,他可能会写“大树”,写“绿竹”,可他不会写“树根”;当老师告诉他如何写“树根”以后,他可能会写“基石”,写“柱础”,甚至写“山泉”,写“桥梁”,可他又不会写“春风”,不会写“原野的坦荡”了。也就是说,学生们不善于把广阔的生活引入到作文中来,不善于把一个题目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联糸起来。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联想、想像、感悟、启示,似乎都只是一种“技巧”,而非真实的生命活动,由于缺乏真切的体验,缺少内心的触动,于是这些东西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如的一种能力,难以成为同学们认识事物和观察生活的一种习惯。 
    这也难怪他们一旦碰到一个新的题目,就要叫苦不迭,一旦感到没有写过,就心慌气短。——因为他们还不善于很快地沿着某个特定的角度(即题目所规定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不善于向生活去索取写作材料。 
    当然,学生倘若善于借鉴和模仿自然也是一种聪明,能借鉴和模仿得比较自然,也不失为一种本领,但这只是权宜,而非方向,长此下去,写作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也认识自我的功能,)就很容易丧失。那时写作将沦为一种小巧,一种文字游戏,文章的思路将难以拓展,写作的乐趣将难以体验,而创作的冲动则更是无从谈起 。 
    老师们,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中的一个普遍特点,也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缺陷的集中体现。对此,我在去年暑期参加福州市中考作文评卷过程中感受特别强烈。 
    大家知道,去年福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是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乍一看这个题目,笔者对考生的作文是抱有很高期望的,因为我觉得这个题目可写性强,文化含量高,也便于写出学生的悟性,按理是可以引发出一批好文章的。可在评卷过程中我却发现考生普遍暴露出一个弱点,那就是作文中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明显偏弱。多数人是从感受写到感受,或是先有了“感受”,然后再用事例来证明。由于我们难以在作文中看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难以看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触动和对实际生活的评价,因而我们也很难看到他们感悟生活的聪明,很难看到他们感悟生活的乐趣,文章内容常有单薄和生硬之感,为文造情的倾向比较明显。  即便是那些比较优秀的作文卷子,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一问题。——这次评卷,经各小组推荐和大组评议,共选出20份比较优秀的作文,其中个别卷子也许并非完全没有争议,但总体上可以代表这次作文的最高水平,是最好的。那么这些最会写的同学,初中作文的优秀者们,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是以美丽的语言来演绎他们对语文的理解的,占了9篇。例如这里有赞美语文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有赞美语文“字”“词”“句”“篇”如何“美妙”“神奇”的,有感叹语文原本十分“神圣”而如今却被弄得“千疮百孔”的,还有一些则是感谢语文使“我”变得更安静、更勇敢、更清醒、或是更丰富、更知道该“敬畏生活、敬畏生命”等等。——这些内容本来都很好,问题是所有这些赞美、感叹或感谢等等,都一律是来自于考生的“感觉”。在文章中,我们既看不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也没有材料表明上述感觉是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现,这就使人难以满意了。因为“早熟”总会给人以勉强和苍白的感觉。——其次是对一些著名作家、文学家,以及名篇名句的理解、想象,约占4篇。例如有对屈原、李白、苏轼等人音容笑貌的想象,有对昭君出塞情景、对一些诗词意境的想象,也有对一些作品中人物、作品中情景的理解和评议等等。写法上也完全是沿着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这样一个思路。——还有一些是写考生的阅读体验,即读书时有怎样美好的感觉,眼前出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等等,也有3篇。——最后剩下4篇,约占总数20%的篇章,是与考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其中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 
    大家知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一句人们都很熟悉的话,按理,学生只要能感觉到生活中某件事情与语文是有关系的,或者回过来,在学习语文或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考生能由此及彼地想到书本以外的东西,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有所发现,那就都可以写。——它本来是这个题目的内容指向,理应成为同学们写作的主要方向,可实际却只有少部分人去写这方面的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希望看到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可看到的却多是对他人文章的模拟、借鉴、仿用。想来这其中一定是有缘故的吧。 
    由此,我想到评卷中的一个事例。——有一篇题为“语文为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的作文,内容是写“我”(看得出,“我”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原本不喜欢语文,上了中学以后对同学对环境也都感觉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对同桌,更感到彼此间性格差异很大。有一天老师要求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同桌”。“我”一时竟不知从何下手,而同桌却写得很快,不但写出了“我”的很多优点,而且写得很像“我”。“我”读了很受触动,便也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同桌。两个人通过互看作文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此便经常交换阅读。这样,“我”不但培养起爱写作文的好习惯,还因此而有了一个好朋友。——当时大组的老师感到这作文写得很朴素,很实在,还很有性格特征,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作者对“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很真切,在领悟力上也显得很突出,更应当给予鼓励。于是一致同意把它判为一类卷。——可它原先在小组评分时却是被评为三类卷,两者之间相差了十几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探讨教师对文章的喜好与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是否存在着一些联系。大家知道,老师评卷更侧重的是看内容,即作文“写什么,远重于怎么写”。若据此推断,那么一些老师给这样的卷子判三类,似乎也就表明他们不太喜欢这作文所写的内容。这样生活气息浓郁的内容老师们为什么不喜欢呢?大概是感到它较常见,不“典型”,而语言又不够精致、不很优美的缘故吧。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文质兼美。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有两类文章同时出现在教师面前,一类是生活气息浓郁,兴致勃勃,而语言却相对稚弱;一类是文化色彩明显,语言也相对精致而“成熟”,但却有较多的模仿借鉴痕迹,那么老师们就往往更多地肯定后者而对前者重视不够。很显然,教师的这种喜好对学生平日的写作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则实在应当引起大家思考和重视。 
    我讲这些当然不是否认我们共同选出的80%的优卷是优卷。学生面对着一次严重的考试会有各种想法或顾虑,都很正常;考试也需要技巧,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就是本事。可是除了考试,咱们还有平时的引导与训练。如果平时咱们便注重让学生写实实在在的内容,肯定他们在小事(因而也就是具体的事,平常的事)中所获得的感悟,那么考试时相信也会有相当多的人按照平时的习惯去写,而不会像现在这么少。 
    对于作文来说,这种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是不是最为重要的呢?我认为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现在,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作文中空发感慨,可就是不注重写实实在在的观察与思考吗?在他们的文章中,往往是既看不到实际的生活,也看不到他们来自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触动,而只有空泛的感慨和不着边际的联想。 
    可让人尴尬的是这种状况还有漫延的趋势——即只要学生所写发的感慨尚能比较切题、比较通顺,甚或再有几句比较富于文采的语句,老师们就不得不给它打一个较好的分数,仿佛身不由己似的。 
    这使人想到一句话:“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有时还真是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的应对措施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那就是沿着新课标所指引的方向,走生活作文的路子。 
    记得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我们还可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作文教学是僵死的作文教学。 刚才我们引述了高中课标的一些相关内容,其实初中语文“课标”也同样明确要求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显然,课标中的这些规定,是希望咱们把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建立在表述生活所得这样一个广泛而扎实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较易于达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这一学习目标,才是体现着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很显然,要让读书写作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结合起来,非得有习惯培养不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又应首先从阅读教学抓起。正如陶行知先生当年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也就是说教师教书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在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要让学生通过课文而感悟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帮助他们在书本中找到指导自己为人行事的教益。例如教《社戏》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问学生,作者认为一个男孩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现在学生都很关注的学习成绩吗,是长相吗?都不是。作者用自己的描写表明,一个男孩子的最可贵的品质是能干,是热情,是对他人的体谅。正是因为跟这样的一群小伙伴在一起,“迅哥儿”才感到那夜他看了最好看的戏,吃了最好吃的豆。同样,教《藤野先生》这一类课文时,我们是不是又可以问学生,作者心目中一个成年人的最可宝贵的品格是什么,——显然那是藤野先生的正直。这种正直表现于他对学业的专注,对事实的尊重,尤其表现于他的平等待人(哪怕对方是一个弱国的青年),于是他成为鲁迅心目中最可敬重的人。——阐释课文中的这些观点,这些看人看事的角度、方法,正是把教书和教学生认识生活结合起来了。经常地这样做,就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就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和感悟,就能让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有发现的乐趣。
在课本中,像这一类能给人以启示,能教学生如何去感悟生活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像《背影》一课,它告诉我们,苦难可以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