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叶圣陶先生这样说:“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每什么感想,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了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是一种多么无聊而 又无益的行为,”由此看来,作文指导,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就 要激发学生的 兴趣,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作文,开放思维,产生创作意识。
作文中,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叶老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联系亲身经历的生活,使学生在写作中“正同说话一样,心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因此,我采用组织活动的方法,展现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要写一次活动,我就带学生参加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掰手腕比赛,朗读比赛,等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因而,他们动手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大胆的创新,真达到妙笔生花。有位同学在参加朗读比赛后,这样写道,“望着老师那温和而又充满鼓励的目光,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读着,声音越来越大,腰也直起来了,这时,我多么希望文章能变长些,再长些——”这是他亲身的感受,所以心里活动些得相当细致,叶圣陶说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的确如此,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中去,只有自己真有所动情,才能写出动人的真情。利用活动展现情境,既提供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再快乐中写作。
二、观察情境,提供写作源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的智慧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写作的题材也可以从生活的 源泉中汲取。因此“观察情境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式。那么,让儿童观察什么呢?主要是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此外,也要观察一些具体的实物。
于是,春天,我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去观察雨后春笋。秋天,我带孩子们去拾落叶,去寻找秋的足迹。前些天,我带孩子们去看春天的田野,站在碧绿的田野里,孩子们真的感觉到“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三、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轻松的氛围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创作欲望。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在作文课上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心悦”,写作兴趣盎然。
当然,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途径还很多,我只是举其中几例说明而已。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作文中的运用,使作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他们不再为无话可说而烦恼了。
上一篇文章: 高考话题议论文写作一法
下一篇文章: 2009高考语文临场最后叮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