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让佳作在活动中自然生成
(作者:盐城市实… 更新时间:2009/5/11 21:33:3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前一阶段,我有幸听了两位青年教师分别上了同一个课题的作文课,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使我获益颇深。

  前者教师采用“老师讲解——学习范文——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枯燥,学生机械地接受,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后者教师采取“活动激趣——口语交流——学生习作——师生评改”新型的教学结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写作兴趣极为浓厚,学习效果当然也令人欣喜。

  通过前面两个课例的分析,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合理采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点燃兴趣火花。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作为生活内容单一,接触的人和事非常有限的学生,课内外活动无疑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那么,怎样充实学生的生活呢?那就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一要“有话可写”。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活动中观察、思考、体验,对整个活动过程具有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因此,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会给自己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写起来得心应手,真切感人。

  二是“写作有序”。凡是精心准备的活动都是按照设计者的意图一步一步展开的,有条不紊。为了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活动的经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活动的过程作为写作的顺序。这样写出来作文就不会犯条理不清,层次混乱的毛病。另外,只要老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作文就不会记“流水账”,而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三是“情感真切”.由于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是活动的主体,每位学生都会尝到成败得失给他们带来的喜怒哀乐,自我感受印象最深,最能真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真实、有感情,也最容易打动人。

  四是“立意鲜明”。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教训,明白道理是我们组织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比如一次接力比赛后,学生就有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骄兵必败”等认识,再经过彼此交流,相互启发后,学生作文就有了更高更新的立意,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有人提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的感慨,以事实为基础的感叹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这样的习作自然情真意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