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说明文考点分析阅读
(作者:东方不败 更新时间:2006/4/2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到的海产品保鲜。但正是炽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不过,科学家想出了办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发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电是能源,太阳也是能源,既然电可以造冰,太阳光为什么不能造冰呢?
   因此,从道理上说,太阳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块来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太阳能通过光电池把光变成电,再用电来开动冰箱。但这个方法要使用大量的光电材料,成本高。为了让渔民都能买得起,法国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冰箱——一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器。
   这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外形像一个恒温箱,它既不用电,也不用烧油,就靠一个太阳光接收器。在接收器里装有许多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中有许多小孔,孔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的1.5倍。在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进”甲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活性炭可以吸进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么作用呢?它和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夜晚没有太阳时,因气温下降,接收器内的活性炭粒就吸进液态的甲醇。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粒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气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箱的冷凝器变成液体,夜晚时又被活性炭粒吸进小孔内,每天就这样日夜循环制冰。
   这种制冰机的优点是不用电,而利用“天赐”的太阳光“良源”。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阴天时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气化吸热,反而不能制造冰块。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
   【命题意图】
   第1、2题分别考查对词、短语的意义与功能的理解。第3题是对说明方法的确认与作用分析的考查。第4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筛选能力。第5题表面上看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其实也是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第6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能反映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训练】
   1、解释第二自然段中“曲线”一词的含义。
  
  
   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从道理上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从第五自然段中摘取、组合字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方框内。
   甲醇所起的作用是: ,从而制冷。
   5、从整体上看,“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具有哪些优点?
  
  
   6请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综合练习(四)
   “削铁如泥”水化刀
   (1)水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随遇而安,正所谓“水无常形,随形而形”。人们常用柔情似水来形容温柔的程度。可是,科学工作者却使至柔至顺的水变成了锋锐无比的“刀”,不但可以用来挖泥、采矿,甚至用它来切削钢板。
   (2)人们发现,高压水流在撞击物体表面最初的百万分之几秒时,瞬间的压力非常大。利用高压水流的这个特点,人们制造了采煤用的高压水枪。当高压泵将水压升高到几百兆帕,就可以将煤层中的煤冲落下来。冲落下来的煤与水一起用泵提升到地面。这种方法叫水力采煤。
   (3)用水来切削钢板,问题远比采煤复杂得多。因为薄钢板的极限强度可承受大约700兆帕的压强,将水压增加到如此高的压强时,再好的密封设备也很容易磨损而导致渗漏。为了解决密封问题,科学家们在水中加入了5%的可溶性乳化油,这样既起到润滑作用,又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对密封的高压泵也作了特殊的处理,在双层密封环中注入油液,利用油液在高压下黏性变得很大的特点,保证高压水泵设备的密封性。
   (4)其次是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当水从喷管喷出的时候,会立即散开。密集的水柱一散射,不仅降低了水的压力,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进行切削。于是科学家们设法在水中加了一些长链聚合物,如聚乙烯氧化物。水分子依附在这种长链聚合物上使喷嘴射出的水流宛如黏起来的一条长线,在射出很长一段距离内不会散开,并保持着强大的压力。
   (5)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由于水流压力大,喷管上喷嘴的强度要高,同时孔径要小,使喷出的水流能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现在高压水枪的喷嘴是用高级硬质合金、蓝宝石、金刚石等材料制成的,其孔径仅有0、05毫米,而且喷孔内壁光滑平整,能承受的水流压力可达1700兆帕。(6)用水作“刀”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它的用途很广,钢板、铜板、玻璃、塑料等,都可以用“水刀”来加工;其次它切削材料的切面光滑,不会像锯子那样留下毛口,也不像激光和乙炔那样使物件被切削部分的温度升高而变形;在切削某些化工合成材料时,还不会分解释放出有毒气体或产生尘烟,甚至不会将材料淋湿,因为水一穿而过的速度非常之快。
   (7)现在,有些国家已将高压水切削工艺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诸如用“水刀”来消除部件的陶瓷涂层,用于冲孔和粉碎材料,清洗船体及螺旋桨表面的附着物,甚至还可以用于外科手术。
   【命题意图】
   设题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1、2、6题),也重视对说明文基本常识内容的考核(第3、4、5题),并且有意将这样的考核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第3题)。至于第7题的设计,既立足于文章内容,又高于文章范畴,意在考察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是不拘泥于具体文章和文体的。
   【阅读训练】
   1、人们用高压水枪挖泥、采矿,甚至切削钢板,实际上利用的就是高压水流什么特点?
  
   2、概括科学家用水切削钢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50个字以内)。
  
   科学家用水切削钢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3、第(6)自然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说明了:
  
  
   4、本文的结构是。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5、文中划横线的4处均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
  
   6在(3)、(4)、(5)自然段中具有中心作用的语句是。
  
  
   7科学超越常人的想象,化水为“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综合练习(五)
   有没有不会死亡的生物
   (1)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这已经是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却可以发现,对于细菌以及大多数的原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命又为什么会死亡呢?
   (2)我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遗传基因。由于紫外线、污染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以及细胞内部的变化,基因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通常,这种损伤可以通过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加以消除,但是,如果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修复便无法进行,或者说不能完全修复,这样的话,就会引起细胞的老化、器官的老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3)既然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不死的生物体呢?原来,所谓不死的那些细菌或者一些原生动物,都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以阿米巴变形虫为例,这种小型生物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裂,大量复制自我,这样,即使有些个体会老化,会死亡,但其他个体仍然在不断地复制,事实上,只要营养条件允许,它们可以一直复制下去。
   (4)人和其他多细胞动物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在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有阻止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好像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简直无法想象自己会有多么庞大。要是那里的刹车装置失灵的话,那么,那里的细胞就会无限制地分裂繁殖下去,最终耗尽生物体内的全部营养,这样的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
   【命题意图】
   设题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1、2、3题),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严谨严密这一层面进行了考查(第6题),自然这其中也考查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修改病句;第4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思路的理解;第5题立足文章内容,考查对文字活的理解、活的运用。
   【阅读训练】
   1、请归纳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细菌或者一些原生动物不会死亡的原因是:
  
   3、第(4)自然段的划线句子,将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阻止无限制分裂的机制比喻为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采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什么?
  
  
  
   4、本文说明生命或终必死亡,或永生,从人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5、有人说在本文内容范围内,“复制”与“分裂”是近义词,即“自我复制能力”中的“复制”,“无限制地分裂繁殖”中的“繁殖”。这个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6对照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有逻辑语病,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
  
  
   综合练习(六)
   什么是田园城市
   (1)在许多现代大都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当时,伦敦城终日大雾弥漫,泰晤士河黑臭无比,整个大都市就像是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霍华德的英国人,认识到了大城市盲目膨胀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
   (2)“田园城市”又称为“花园城”,由1个中心城和6个卫星城共同组成。中心城人口约5、8万,卫星城人口约3、2万。中心城有6条放射性干道向四周辐射,与卫星城相连。每座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占地约20公顷的公园,外围分布着市政厅、音乐厅、剧场、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建筑,再外围则为商业设施。从商业街朝外是一条宽128米的林阴道,其间有学校、教堂、花园住宅等。花园和绿地将城市按不同功能分开,使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城市中心及周围都在绿色的环抱之中。
   (3)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因为它完美得有些脱离实际。不过,这一设想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专家提出一种被称为“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
   (4)在专家们的眼中,未来的“紧凑城市”是由很多个中心构成的。每一个中心就像“田园城市”中的卫星城,住宅、工作场所、商业区、娱乐区及花园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每个中心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未来城市的交通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布赖恩•威廉斯介绍说,在不少国家,能大量载客的有轨电车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目前还出现了一种铁路、公路两用车,这种车既能在铁轨上行驶,又能开上公路,兼具火车和汽车的优点,使各个城市、各个居住中心之间的交通确实变得很“紧凑”了。
   (5)这种“紧凑城市”的布局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并可以将对汽车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命题意图】
   第1、2、4、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5题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外,还考查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3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这一说明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感的考查;第7题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具有小综合的特点。
   【阅读训练】
   1、第一段中的“城市病”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
  
  
   3、本文说明从现实入手,回顾,展望,这样的说明顺序属于:
  
   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和建筑专家们所说的“未来紧凑城市”,都具有突出人居生活条件、交通、市政,特别是 的特点。
   5、请你联系现实,简要谈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作为城市的一种固定模式,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
  
  
  
   6、霍华德“田园城市”中的“合理成分”,指的是哪些成分?
  
  
   7、假设“田园城市”和“未来紧凑城市”并不是最理想的城市模式,那么,你认为最理想的城市模式应该是怎样的?(要求思想自由,想象合理,字数在300个左右)
  
  
  
  
  
   综合练习(七)
   ①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②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要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shǐ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③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核聚变的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得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行(shǐ)
   2、第①段中破析号的作用,是表明以“中子或质子”来 “原子核里的核子”的。
   3、本文第①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 ,第②段说明了核能 ,第③段则说明核能 。
   第②段先介绍裂变能,后介绍聚变能,这是根据两种能源释放的能量,按由 到 的顺序来写的。
   4、第②段中,“只需25吨至30吨低浓度铀燃料”是与文中 作比较而言的。
   5、第②段用的说明方法是 和 ,这样写,是为了着重说明:
  
   6、第③段中说聚变能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说它“理想”,主要原因是① ,② ,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是 。
   7、第③段,是用“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比喻 的。
   这道题中,第1,2,7题比较容易,各题之间彼此也没有联系,一道题答不好,并不影响其他题的解答。
   第3题概括前三段文字各段说明的中心时,要抓住重点句及关键词语。第①段说明什么是核能及其分类。第②段说明核能的威力。第③段有5句话,内容是从地球上的核能源说起,介绍这些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核能开发利用的前景。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由小到大。
   第4题,“只需25吨至30低浓度铀燃料”是与文中“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作比较而言。
   第5题,第②段用的说明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这样写,是为了着重说明“核电站所需燃料少。”
   第6题,说核聚变能“理想”,主要原因是蕴藏量大,②几乎不在存在放射性污染。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是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
   第7题,第③段,用“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比喻核能。
   综合练习(八)
   ①花粉自花药里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传粉时,由于柱头上具有绒毛或粘液,使花粉可以停留在上面。
   ②传粉有两种方式
   ③一种是自花传粉,即花粉从花药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植物,多为自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比较原始的传粉方式,植物如果长期自花传粉,会引起后代生活能力逐渐衰退。
   ④一种是异花传粉,即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玉米、桃等植物就是进行异花传粉的。
   ⑤植物的异花传粉,主要依靠的两种重要媒介是风和昆虫。
   ⑥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味和花蜜。如桃、杏、梨、苹果的花,都是虫媒花。
   ⑦异花传粉是比较进步的传粉方式,它比自花传粉有显著的优越性。异花传粉可产生生活力较强和产量较高的后代。在农业生产上,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一特点来选育新品种。
   1、 对上文段落层次划分:
   2、第⑤⑥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在“花粉自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这个句子中,“传粉”的“传”是用哪些词来表现的?
  
   4、阅读全文,对内容与写法的说明正确的是哪一项?
   A、文章介绍了传粉的两种方式,重点说明了异花传粉复杂而又具有优越性。
   B、文章介绍了传粉的两种方式,重点说明了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的过程及优越性。
   C、文章从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写到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D、文章采用了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对传粉的两种方式进行了说明。
   参考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⑦2、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3、散、落。4、A
   综合练习(九)
   森林的作用
   ①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护土保水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______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到2000立方米。这样,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
   ②值得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 _________(缓解、缓和)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00至1000毫米,使板桥石和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失事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正因为如此,前两座水库每年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0厘米,使库容日减;终于(niàng)__________成大灾,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niàng 成大灾
   2、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
   ①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____________(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
   ②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____________(缓解、缓和)险情作用。
   3、解释“库容日减”在文中的意思:
   4、第①段中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列数字是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
  
   5、第②段中“同一条件”指的是:
   6、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7、这篇短文说明了
   参考答案: 1、酿。 2、①缓和 ②缓解。 3、水库容量一天天减少。 4、森林土壤涵水能力很强(或森林土壤水量大)。 5、3天内降水量达800—1000毫米。 6、作比较。突出水库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或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有重要作用)。 7、森林具有护土保水,消除水患的作用。
   综合练习(十)
   指纹
   (1)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线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2)你可别小看指纹,_______________。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磨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3)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B)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
   (4)小小的指纹将来还会有哪些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 第(3)段中,句首标有(A)(B)(C)(D)的四个句子,句子的顺序不合理,将正确顺序的字母写出。
  
   2、指出第(1)段运用了什么主要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将第(2)段的第1句填写完整,使它成为这一段的中心句。
   4、 第(3)段中划线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 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6、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DAC。2、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不同类型的指纹各自的形状。3、 它的作用却很重要。(或:它的作用可不小。)4、 指纹人人各不相同,形状特征固定不变。5、 从特点到用途。6、不能。因为所举事例没有经过确切的统计或带有估测的性质;去掉后语言不准确,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和特征
   (十一)风力发电
   (1)薪柴、秸秆等生物燃料,曾经在很长时期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矿物燃料逐渐取代了生物燃料,尤其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矿物燃料更上升为居统治地位的能源。但是,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
   (2)人们在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后,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风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用以发电的能源。虽然,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利用风车提水,利用风力推动石磨或其他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但是将风力转化为发电的重要能源则是在电气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因而逐渐引起人们新的关注。是现代技术使风车变成了发电的动力设备,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3)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利用风力来发电。新型的风车发电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座高耸的铁塔,顶部有3个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每个叶片的长度有20来米,形状像飞机的翅膀,组装上铁架以后,总体上更像飞机的螺旋桨。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相当可观。它们产生的电力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送到附近的城市和工矿企业,也可以并入当地的电网。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一片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这样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附近的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尽管那里游人如织,电力的消耗量极大,又不容污染,但靠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需要了。
   (4)自从1891年丹麦人建立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万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仅按现有的条件,如果能将全球陆地上的风能充分利用起来,产生的电力将相当于目前火力发电总量的一半。
   1、第(1)段中,与划线的“居统治地位”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划线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标示出来。
   3、第(2)段末句中说:“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说风车“古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的原因,除了人们“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外,还因为:(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美国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靠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用电需要?
  
   5、 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第(4)段的大意。
  
  
   参考答案:
   1、主要。2、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源周围的环境和水源。3、风车已有数千年历史了;(1)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风能自身的优势)(2)现代技术的发展。4、因为加利福尼亚州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那里的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发电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棕榈泉。5、说明了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