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网络作文 > 高中作文 > 正文         ★★★
 
高中年级优秀作文赏析: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4/28 17:58:5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

 
 毋庸置疑,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患未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宣传效果上,相比和风细雨的温馨提示,触目惊心更具含金量。
 唯有触目,方能惊心。宣传想要深入人心,必先能引发触动。因触动而警觉,由警觉到自觉。如果宣传不能触发学生去关注、去体味、去思考,就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人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之力有限,安全事故频现。新华社报道,我国30%的伤害来自交通事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20万人。而这些事故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不够注意、不够谨慎是引发事故的顽疾。每每发生事故,当事人无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何曾没有收到过来自路标、亲友乃至自己的“温馨提示”?可见,温馨提示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教育者需要“触目惊心”。
 之所以要触目惊心,是因为理性的“知道”常常在却熟睡。“知道”要走进内心、融入血液、深入灵魂,则需感性认知来做引擎。诚然,漫画等方式也可以表现安全的重要,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将最坏的结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悲剧不是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而是已然存在的无数事实。一张张真切而具体的图片比任何文字都更具冲击性,直视它们,人们想必更具代入感,更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进而有所顾忌、加倍珍惜。
 而这些,不正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说,触目惊心的宣传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适。但这种不适,恰恰是宣传的意义和精髓。让人直面痛点、无从回避,甚至为过去的痛点而痛,才是避免下一个痛点的开端。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不会因提示的温馨就变得含情脉脉。如果惨痛的事故不曾因宣传的委婉而减轻、消弭,就不要屏蔽掉外界的真实和残酷。毕竟,“本真地理解和直面死亡”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也足以面对和理解这种“不适”。在想抢红灯时,那个提起脚又放下的犹豫瞬间,正是这种“不适”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生死攸关的安全教育面前,下一剂猛药,变不痛不痒为触目惊心,显然更具含金量。学校的做法正是宁可当时闻议论,不要事后闻哭声。在学生们热切地关注、讨论、建议中,这次安全教育已因“触目惊心”而完美谢幕。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