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作文点评 > 正文         ★★★
 
专家点评2016年高考作文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6/8 16:37:2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波波解析】

  【尊重差异,充满善意】

  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最不缺少的便是评论家,有时往往我也是别人生活中的评论家。而对他人的评价又因个人立场、信息不对等等,往往造成评价失之偏颇、过于偏激、难以客观。反过来,被评价的人又因缺乏自信、失却主见等,往往陷入舆论的苦海难以自救,世人皆知的父子骑驴的故事是一例,别人的评价让父子俩不知所措,进退两难。

  此题立意颇多,肯否其实皆可,辩证阐释即可。从生活中来讲,若是对他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我们理当否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我们认识的不同,既然不在一个价值体系的世界之内,又何必苛求他人呢?动辄评价他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文明素养缺失的表现,处世之道,学会尊重差异是当下人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一个不懂得尊重差异的人,想立足于生活是个问题,社会上不少人因为异见,动辄武力加之,终归人生末路,不在少数,翻阅犯罪心理学易知;一个不懂得尊重差异的民族,想立足于世界是个问题,历史上不少民族因为排他,肆意屠杀异族,最终最向覆灭,不在少数,回顾世界历史易知。至此,定有人说,我们讨论的是评价他人,拿屠杀异族,排斥异见打比方,是否太过?非也,非也,要知道,有时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带来的危害不亚于持刀相向。正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上世纪初,著名影星阮玲玉不正是因“人言可畏”而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认同差异的存在,并学会尊重差异,方是成熟的表现,更会让世界因此缤纷。有则故事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黑人计程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不同肤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够相爱。”到了目的地,计程车司机坚持不收车费。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当时母亲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不同,是为了相爱。”诚然如此,接受一个人,便能学会一种新的人生态度;接受一件事,便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试着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们如何相爱。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懂得尊重差异的表现;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是懂得尊重差异的结果。

  换个角度,是不是一定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呢?也未必不能,既然互联网时代,将很多社会现象、热点话题推送到我们眼前,辩证思考,并参与讨论,未必就是对当事人的大不敬。那么问题来了,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势评价他人呢?其一,要有善意,目的必须是友善的,意见必须是建设性的,否则便是修养不够的体现了。弘一法师说“律己,宜带秋气;律人,须待春风。”大概便是教我们在评价他人的生活时,万不可求全责备,要学会“以恕己之心恕人”。其二,追求客观,不因个人喜好而论,更不能因为偏见而左右了评价的公正性,恰如《论语》中所言,“不因其人废其言,不因其言废其人”。类似观点在王安石的文集中也能见到,便是那句著名的“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其三,尊重差异,大千世界,因差异而丰富多彩,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亦是各自有别,不管是看问题或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在所难免。那么,面对差异,只要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求同存异,尊重差异。末了,给大家推荐一篇青年作家蒋方舟的文章《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实在是值得细细品读,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差异,并学会尊重差异。

  转换另一个角度,别人的评价,真的那么重要吗?在纷繁的世界里,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不惧他人的评价,却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范仲淹遭谤被贬后作《灵乌赋》以回信梅尧臣,表达了纵然世事变迁、依旧不改本心的信念与坚守。范仲淹笔下的灵乌,大抵圣贤之士皆属此类。坚守本心,不惧诽谤,挫而不折,执著如初。那一句句来自心灵的呼喊,使人读之,肃然起敬:“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死也要鸣叫的灵乌,不正是那宁死也要直谏的大臣么?为报皇恩,为守本心,拼死一鸣,可敬可叹。

  天津卷

  【原题回顾】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波波解析】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选择新型的阅读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阅读方式多样,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谈开去,可以谈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利弊思考,也可以谈传统墨海书香中阅读所带来的独有乐趣。

  当我们谈新媒体阅读方式,如何更好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引导和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提升阅读的质量和品味,才是关键。新媒体阅读更要求我们能够摒弃浮躁功利心态,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进而成为一种人人尊崇的生活方式。在舆论更多是批评新媒体阅读是碎片化阅读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网络世界中提升自控力,在网络阅读中逐渐培养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如此一来,便可不拘囿于阅读的形式,而追求阅读的现实意义,借用李克强总理的话,便是“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

  进击的青年自当常常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一种爱好,如此,方能思维常新,与时俱进,不为时代所淘汰。当然,抛却阅读的功利意义不谈,阅读还可以让我们拥抱诗意的生活,找到心灵的后花园。白落梅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仿此口吻,我们大概可以说“真正的诗意,不是寻觅桃花源,而是静沉书海,于经典名著中,让心灵沐浴春光”。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到达今天世界的任何角落,但却无法抵达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