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作文点评 > 正文         ★★★
 
2013高考作文解析及名师点评·广东卷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6/7 10:23:0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广东卷】

1.【点评】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关于慈善捐助的。一个人白手起家,发了财,可也很有善心,看见三个贫困家庭,于是想要帮助。最后出现三种结果:第一家欣然接受;第二家犹豫后收下,但答应偿还;第三家则认为是施舍,干脆地拒绝了富翁的帮助。  

  从作文选材上讲,选了慈善这个题材,其实蛮切合广东实际的。至少近两三年来,广东的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放宽注册还是配置社会力量,岭南都显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作为全国慈善发展的高地,将慈善议题镶嵌进高考作文,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说回到材料作文本身,想必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两句。但要想说好,可能需要对慈善行业有一定了解。如果高考生平时从事过专业的社工服务,应该会对这类的辨析题形成正确的认知,写起来也可以有方向感,而不至于流于套路。所以,这个作文其实是道实践题。

  写作中,仅仅停留在三个家庭的表现上,可能是不够的。对于出这个作文题的人来讲,这三家的表现其实是布下了一个“陷阱”,考生最好不要走进去。理想的一个解析途径是:是否可以在捐助人与受捐人之间建立现代慈善模式,避免慈善需求与家庭尊严直接对冲。

  富翁其实可以选择非直接赞助的方式,比如将资金投给专业的公益机构,让专业人士操作公益项目与贫困家庭对接。如此一来,既可以极大地提高捐赠资金的效率,增强慈善的永续发展,也能让贫困家庭在扶贫过程中获得生产能力,从而摆脱直接给钱的简单套路。

  更重要的是,将作文的立意从富人慈善与穷人救助的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获得一个社会的观察角度。毕竟,慈善的本质是造成社会的壮大,在这个壮大的基础上,消除贫困才成为一项可期待的事业。否则,单纯地给钱不可能解决问题,当思考慈善的社会成长。

  这样的思路,也可以将作文从价值立场的粗简判断中拉出来,赋予作文材料以恰当的问题意识,避免从扁平立场出发写出同样单薄的文章。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辨析对高中生会否太难?如果认为问题太难,恰恰是因为慈善社会基础的羸弱,这不正好契合出题的初衷吗?

  有了这些分析垫底,回头再看这道题。表面上的慈善需求矛盾,已经转变为慈善方法论的讨论。而三个家庭的表现,无论接受与否,都为方法论找到了一个深化作文的进路。在这个社会里,不缺慈善的动机与资金,也不缺对慈善的需求,但缺的是如何恰当连接此岸与彼端。

  由此也能猜出出题者的出题逻辑:先将复杂问题按照逻辑关系理顺,然后再简化,最终以材料的形式呈现。而材料评论作文则做相反的功课:先将材料抽象,再找出背后丰富的现实场景,再总结出问题意识,理出阐述的逻辑。从这方面讲,广东作文题的出题水准很高。(冠华作文网)

2.【点评】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比如: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但防止写成“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 “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大而空或有离题嫌疑的文章。当今,捐赠者,行善者,受捐者,慈善机构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二则,行善者如何行善,受捐者如何受捐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反应的是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问题,反应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三,无论是从行善者还是从受善者的角度,都可以写出带有一定道德伦理性质的文章,学生运思和用笔的空间很大。这道题从受捐者的角度着笔,进行关于如何接受别人的帮助方面的议论相对容易,但是很老旧;如果从捐赠者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慈善活动着笔,就会显得别开生面,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后者的写作难度显然要大于前者。

可惜的是,材料把值得考生探讨的话题,直接设置成了三个选择性的答案:A.感激,并接受捐助;B.接受捐助,但要偿还;C.感谢,但拒绝。写记叙类文章,可选任择其一来编故事,写人物,想场景;而写议论类的文章,看来只有“小心求证”的份了,而失去了“大胆假设”的机会了——选择的余地多,并不代表独立思考的机会多。

【原题】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