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作为高考中分值最高、主观性最强的题目,高考作文历年来备受关注。6月7日中午11时30分,2012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画上句号,各地随之公布的作文题目立刻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今年的作文题目难度如何?这些题目联系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在考查学生基本素质和知识构成上,此次高考作文是否有清晰的指向?高考作文应该是侧重关注现实的公民文体,还是展示思维方式的思辨文体,或者应该任由考生进行创新?
高考第一天,记者就新课标卷作文题目采访了我省部分学生、中学教师、学者以及媒体人,请他们进行了点评。
体现“新课标”开放性
“这算是那种‘正常’题,没有刻意为难考生,比较好写。”2011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高媛在得知今年河北高考作文题目后,想了一小会儿,才对记者如是说。
大部分考生与高媛看法一致。
6月7日中午,守候在石家庄二中考点外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刚结束考试的学生,大家普遍反映“作文题不难”、“比较常规,有话可写”或“平时练过”。一名女生甚至一边接过家人递来的水,一边抱怨:“别提了!就是因为好写才写多了,貌似要扣分。”
石家庄一中语文高级教师、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张雪梅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叙事简洁,没有在材料的理解上给考生设置较多障碍。但她同时认为,要想写好并不简单,题目的开放性较大,考生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偏题。
“今年是河北首次参加‘新课改’高考,应该说题目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同学们可以从材料中引申出各种角度加以论述,但有些孩子的角度可能会太偏,变成跑题。”张雪梅认为,比较好的立意角度有两种:一是从修船工入手,论述“小小善举成就大爱”和“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二是从船主的角度出发,论述“知恩图报”这一主题,倡导社会形成“感恩”美德。
“如果让我写,我会选‘举手之劳却能给他人带来巨大帮助,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一立意。”高媛说。她觉得,这个角度比较“保险”,“至少不会得低分”。
邯郸一中语文高级教师王云飞的立意则更深一层:“考生若能挖掘到‘自觉为善’这个层面,应该会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其实,题目里面‘顺手’这个词非常关键,它体现的正是‘善’成为了一种习惯和自觉。”
不过王云飞坦承,挖掘到“自觉为善”这个层次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比较有难度,阅卷老师不会拿这个去苛求学生。
而从事高考阅卷工作十余年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绍本教授对这道高考作文题却有自己的看法:“这道题立意明确,强调的是‘要把握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倡导大家像修船工那样,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心中有大局,避免‘拿多少报酬就只干多少事’、‘拿工作当交易’的风气。”
刘绍本认为,除了这个角度,高考作文还鼓励考生有更多创新。在他看来,“知恩图报”、“小善大爱”等主题都是创新的好思路,“这个题目本身就很开放,这也是‘新课标’的应有之义。”
切合向上价值取向
在采访中,张雪梅和王云飞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今年是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周年,“新课标”卷的作文将“善”设为主题,或许与此有关。“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泛滥,太多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件刺激着国人感官。人们需要‘善’、呼唤‘善’。”张雪梅列举了“最美妈妈”、“最美阿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事例,认为这些普通人用不普通的善举将更多人的感动凝聚在一起,织成了一张景仰德行、传播美德的大网。“如果同学们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体悟到这些,应该说这个题目的价值导向功能就算完成了。”
王云飞回忆了近三年来的河北高考作文题。从2010年的“猫吃鱼”、2011年的“诚信”到今年的题目,他认为,命题思路并没有太大变化,都是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层面出发,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高考作文题不只是卷子上的一道题目,它关切了社会现实,引导着语文的教学方向。往大里说,作为国家人才选拔考试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目,它担负着‘将一个怎样的国家交给一群怎样的下一代’的责任,它的价值导向必须是健康的。”王云飞告诉记者。“我现在很担心有些孩子会偏题,但这不能怨孩子们。今年这道作文题看起来有‘硬伤’。”电话里,刘绍本的语气焦虑而严肃。“你猜我看完这道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船有漏洞是大事,船主明知道有洞却不补,而是先让人刷漆,做那些表面文章,这不符合逻辑嘛!”刘绍本说,并不严谨的情节设定,可能会让一些考生纠结于故事细节,导致审题不清甚至偏题,影响正常发挥。
刘绍本认为,高考考查的不只是学生,也考查着出题人的水平。“作为材料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应该真切合理,符合常识。这不光有助于孩子们审题,而且也能激发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上一篇文章: “最美修船工” ——2012年河北省新课标卷作文点评
下一篇文章: 2012高考作文湖南卷“一双伸出的手”写作指导及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