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卷
作文自选角度,从杜甫书信说起,现在科技发达,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一些方式在消失。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你怎么看?题目自拟。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点评:湖北省作文材料属于一个源头多条支流的类型,老师的话是源头,四个学生的回答属于四条支流。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相互抵牾,一位呼唤原生态的书信交往方式,一位主张与时俱进,用现代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后两位学生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是形式,不变的亲情。
对于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每一种材料中的观点都能成为我们立意的一个角度,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会发现这道作文题目的审题并没有太大难度,确实也需要保留一些慰藉灵魂的传统方式,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抵制高度物质世界的原因。人啊!请放慢你的脚步,让它跟上你的灵魂。但最佳立意要抓住“变”字不放,时代发展,个人也好,国家也罢,要做到与日俱进。科技并非万能,也并非可以秉持科技进步为神圣观念而抹杀和忽视人文关怀。若能谈到这个深度,那么文章已相当了得。另一个角度则是不多关注科技,而关注现实所处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题目,考生还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不仅仅关注科技,而是关注如今这个时代。21世纪是大变革的世纪,我们正目睹很多事物的出生和消亡,因此,如何把握“往日传统与当今时代”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向,而且更容易写出大气、有内涵的佳作来。(作文辅导网)
四川卷
关于水的诗歌材料。材料中,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并要求考生以“水”为题,展开作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目是四川自主命题以来,出得水平较高的一个题目,也是较难的一个题目,作文的区分度大。诗歌的内涵丰富,读者因自己的学养和生活经历差异,理解本诗差异较大。我的理解是考察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还有是对生活、对人生、对改革等态度要慎重与谨慎。
一、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诗的第一节里,已经有小与大的关系,一滴水里有太阳的谱系,一滴水里有人的生命。诗的第二小节里也有小与大的关系,手里握着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人的世界。如果在“小与大”上着眼可以有如下的立意:①一滴水里显光辉,半瓣花里说人情。②巨大的成功往往在于微小之事的正向积累。
二、对生活、对人生、对改革等态度要慎重与谨慎。
此种立意来源于诗歌后两句: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
从诗歌的意义上看,这是一个意义上的突转,手握希望,好像握着一个人的世界,这个人可能是别人,但更多可能是自己。
今年,作文材料换为诗歌,很多考生连诗歌本身都没有读懂,又怎能畅快下笔?即使下笔,往往也会脚踩西瓜皮,滑向哪里算哪里。 王小波在《一头特立独行的猪》里的核心观点:人们喜欢设置别人的生活,同时也设置自己。
所以,当你手上握着别人的世界时,你对别人的生活及人生必须负责,别要随意“趔趄”,毁掉别人。这让读者联想到当下的中国,必须通过改革才能解决痼疾深重的现实问题,但对待改革不能蛮干和乱干,否则改革无异于沦为一幕自我找死的闹剧。
我猜想,今年作文偏题的同学不在少数。如果阅卷严格按出题者的意图出发,作文的比均分将会大面积下滑。优秀之作和平庸之作,高下立判。(作文辅导网)
安徽卷
2012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根据材料自主命题,题中提供一组材料。材料为:有一处施工单位有一个不用的施工梯放在路上,上面挂着警示语“施工梯请注意安全!”天一个有一个人将警示牌更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收起!”……要求考生针对以上材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自主命题写作文。
点评: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材料作文。从审题立意的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篇供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多加小心,否则,立意不佳的考场作文一般来说得分情况不会理想。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这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作文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从生活常识看,竖着放的梯子倒下来容易砸着别人,上溯母题,写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虽然不易拉开区分度,但的确稳妥保险。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考生占便宜了。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这个作文命题的社会基础应该就在这个方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亮点,材料丰富,或语言有文采,表达有创新,关键是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考场作文的“亮点”意识。(冠华作文网)
湖南卷
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以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点评2012浙江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下一篇文章: 专家点评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