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宽泛 把握较难
——安徽2009年高考作文浅析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247200)张峪铭
安徽省2009年的高考作文:“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落后,落后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领先。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弯道”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和挑战,充满了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上述材料,将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根据思考或感悟,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高考作文应该说,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最为不同的是去年是命题作文,今年是材料作文,而今年出示的这个材料与真正的材料作文又有点区别,似乎又有点像“话题作文”。从所给材料可知,先将一特定术语“弯道超越”置于材料之首,后面内容是对此概念进行了适当描述,紧接着作了一点拓展,将“弯道”喻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可以说此类作文界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从这点可知,那种给作文分类型,戴帽子,贴标签的方法,应引起人们的反思。
我们常说,生活无处不语文,处处留心皆文章,语文要肩负起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又不是人为确定预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那种按套路去单项训练可以说受到了挑战。语文教学还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偏食、速食的强化方法都难以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系统的提高。
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不过是一个例子,要写好它,必须用联想的方法,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深层东西。去年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应该说学生有素材可写,因为在抗击雪灾和震灾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国人无不关注,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要说最易疏忽的是对题后的“出发”二字未加重视。
今年的作文,由材料引发思考和感悟,并根据思考和感悟拟出题目,写出文章。表面看你有一定的自由度,实际上考查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发挥,又不能走得太远,可以说是有点难度。
其一,文题难写准。虽然所给材料没有指出文体,但你若写出非议论文的文章,可能不行;你必须根据你对某一点谈感悟,或谈多种感悟,表明观点,拟好题目,并且所拟题目最好是旗帜鲜明。可以说超越弯道,成就人生;也可以说面对弯道,用心越过;还可以说人生本身就是“弯道人生”等等。总之,观点要鲜明,主旨应明确。
其二,角度难写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学生在分析所给材料时,可能有许多关联事件跳入脑海,有的是有所感悟,有的仅是一个影子,似是而非。一般将“弯道”与人生的“困难”嫁接后,所感所悟倾泄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条分缕析,筛选有用信息,选好角度,将较为成熟的思考与感悟找出来。这时人们的习惯性思维肯定是围绕“面对弯道,把握机会,超越弯道”这方面来写,不错,大方向正确,但你是否将“在人生的弯道中是不是就一定要超越,”“你凭什么去超越,”“对人生弯道所持的态度如何”等等揉入其中呢。
其三,感悟难写深。近年的高考文题都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也可以说是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这就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问题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时间,缺少关注社会的热情。尽管新课标要求“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没有几个学校能做得到。这样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局限,思维难以深刻。
从今年作文要求看,“弯道超越”这一术语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命题已经由注重事物之间的平行关系的考量,转化到主从关系与交叉关系等等的考量;并且,由对事件的单一线索的平面思考转化到对事件的诸多过程的纵深思考。也就是说,命题已经转向引导学生对复杂事件之间的思量。这就更要求教育要真正回归人本,回归生活,让学生有切实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