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免费的馈赠,珍惜的心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9/18 6:56:1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核心围绕“免费与珍惜”的辩证关系展开。华为食堂从免费被抱怨到收费后获认可,揭示了人们对“免费之物”易产生价值轻视的心理。延伸到阳光、空气等自然馈赠常被忽视,进一步拓宽了“免费”的范畴——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免费供给,也涵盖精神、自然层面的无偿给予。深层来看,这不仅是心理现象的呈现,更折射出价值认知的偏差。人们往往以“价格”衡量“价值”,却忽略了免费之物可能蕴含的巨大意义。但需辩证思考:并非所有免费都应被轻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是被“免费”的标签蒙蔽,还是能穿透形式看到本质价值?当下社会存在“免费即劣质”“付费才优质”的消费误区,也有对公共资源、他人善意等免费馈赠的漠视,如浪费公共资源、忽视亲情友情。同时,也应看到合理的“付费”机制能唤醒珍惜意识,但过度强调“付费”可能陷入功利主义,忽视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如自然、情感、精神财富。因此,立意需在“正视免费价值”与“警惕免费带来的轻视”之间找到平衡,强调建立理性的价值认知,而非简单否定免费或推崇付费。

写作时,文章开篇可从华为食堂的现象切入,引出“免费与珍惜”的矛盾,提出核心观点:人们对免费之物的轻视,本质是价值判断的错位,真正的珍惜应源于对事物本质价值的认知,而非价格标签。接着,先分析“免费遭轻视”的心理机制。当无需付出成本时,人们易弱化对事物价值的感知,用“零成本”等同于“零价值”,列举生活中对自然馈赠、公共服务的漠视作为例证。然后,辩证论述“付费”的意义。合理的付出能唤醒重视,但需警惕将“付费”等同于“价值唯一标准”的误区,比如亲情、善意等免费情感,其价值远非金钱可衡量,若以“付费”思维对待,反而会消解其本质意义。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当下社会“消费主义”对价值认知的扭曲,呼吁回归对事物本质价值的理性判断——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关键在于看到其内在意义,主动珍惜而非被动索取。结尾升华:真正的富足,始于对每一份价值的尊重,既能在免费中看见馈赠,也能在付出中懂得感恩,让价值认知超越价格的桎梏。

立意:

1.免费的馈赠,更需主动的守护。

2.别让“免费”稀释了本该珍视的美好。

3.免费的阳光,也值得用心收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