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共舞“被定义”,独舞“自定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围绕“定义”这一主题词,引发我们思考如何面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来自外界的认知、定义与评判,也就是“被定义”。这些“被定义”可能是他人基于我们的行为、成就、性格等多种因素给出的合理分析。正如古人所言:“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了解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同时,这也能激发我们向更高标准努力,不断进步。然而,有时候,他人未必真正了解我们,给出的“定义”未必准确,或者,有时候我们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亦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特色,陷入无尽的迷茫与焦虑。由此,材料进一步给出“自定义”的主张,说明人应该活出自我,而不是只活在别人的见解中。“自定义”,即主动塑造自我,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前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外界的意见,而是在接纳有益建议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如同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既要尊重传统技法,也要敢于突破常规,展现个性。唯有权衡好“被定义”与“自定义”的关系,认清自我、反思自我、坚持真我,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不断进步。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被定义”与“自定义”的关系,二者各自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与自我认知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兼顾“被定义”和“自定义”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希腊德尔斐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以及《云图》中“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名言论证兼顾“自定义”(自我认同)与“被定义”(他人评价)的重要意义。
立意:
1.坚守自我,兼听他言。
2.以“被定义”为镜,正己之身。
3. 在“自定义”中塑造自我,在“被定义”中完善自我。
【佳作赏析】:在定义之间,寻找真实的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如同尘埃般渺小,却又被无数双眼睛凝视着。我们无法避免地成为他人眼中的某个角色,被定义,被归类。这些定义,如同无形的枷锁,有时束缚着我们,有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方向。
我常常想,我们是否曾真正地审视过这些定义?是否曾在这无数个标签中,找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记得小时候,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学霸。这些定义如同光环,将我包裹其中,让我一度陶醉。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怀疑,这些定义是否就是我?
我开始尝试摆脱这些束缚,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我发现,在定义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我去探索。
我曾是一个内向的人,总是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面对别人的质疑。但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我逐渐学会了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声音去发声。我开始在课堂上提问,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见解,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这些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兼听他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开始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无论是对是错,都是对我认知的一种补充。我明白了,兼听他言,不是盲从,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为了在纷繁复杂的定义中,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人给了我极大的帮助,那就是我的导师。他总是告诉我,要勇敢地做自己,要坚守自我。他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必羡慕他人的成就,也不必贬低自己的价值。他鼓励我,要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追求,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他的引导下,我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反思。我开始明白,那些被定义的角色,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节点,而不是终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节点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困难,也收获了成长。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定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初心。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外界的赞誉,而是来自内心的坚定。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是孤独的旅人,都在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带着勇气,兼听他言,坚守自我,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佳作赏析】:共舞“被定义”,独舞“自定义”
世界如同一张大网,由无数“定义”交织而成。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被定义”,在他人审视的目光中成长、前行。然而,作为个体的主体,我们绝不能放弃“自定义”的权利,去塑造自我,展现独特的风采,独立于世俗之外。
学会在“被定义”中与人共舞,兼听则明,得失自在,从而收获一个更加完整的自我。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个人成长的旅途中,我们需不断接受“被定义”,借鉴他人多样的视角和见解,拓宽视野,发现自身的盲点和不足。历史如鉴:唐太宗在魏征反复定义如何成为一位贤明的皇帝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约束、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现实如镜:具有写作天赋的人被定义为作家,这不仅激励我们投身文学创作,还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地发现自己的潜力。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惧“被定义”,倾听他人的声音,吸收他们的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助力。
但“被定义”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全然接受他人的评判。“被定义”也需要一个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过程。鲁迅曾破开千年迷雾,提出振聋发聩之问:“郭巨埋儿”是否可以成为“孝”的定义?孝顺是否可以超越人性,损害生命?今日之我们,身处高考考场,亦应以此为鉴,理性思考,是否应全盘接受父母的安排,包括放弃自己的兴趣,选择长辈眼中光明的专业。
当冲突不可避免,当他人并不完全理解我们时,何不勇敢地拒绝“被定义”,保持优雅的独舞姿态?以“自定义”的姿态起舞,同样可以塑造自我,展现风华!
莎士比亚曾言:“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保留你的最后裁决。”他人的“定义”或许仅供参考,真正决定我们人生轨迹的,是我们“自定义”的选择与行动。翻阅古籍,多少文人墨客不在意世人的非议,坚定自我,树立精神的标杆?王安石不畏司马光等人的“三不足”罪名,坚定地将“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作为变法的“自定义”,以赤子之心名垂千古。环顾四周,又有多少青春少年不畏流言,勇往直前,活出人生的风采?“留守状元”钟芳蓉不在意他人的议论,坚持自己的热爱,将冷门的考古学作为“自定义”,一路前行,一帆风顺。坚守“自定义”,是对梦想的执着,是对初心的坚持。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写下这样一个等式:“我+我们=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应认真对待“被定义”,与人共舞,完善自我;同时勇于坚持“自定义”,优雅独舞,坚守真我。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我”的定义!
上一篇文章: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挥洒奉献之笔,谱写青春华彩乐章
下一篇文章: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