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刻在时光里的名字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8/12 7:18:4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恰似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被遗忘与不可遗忘这对矛盾命题的肌理,揭示出记忆作为文明传承纽带的永恒价值。

被遗忘的表象下,往往埋藏着亟待打捞的文明碎片。那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无名战士,那些消逝在岁月长河里的民间技艺,那些因时代变迁而逐渐式微的传统习俗,看似已被世人淡忘,实则构成了文明的底色。敦煌藏经洞的文书曾流落异国他乡,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地下沉睡千年,这些被遗忘的文明遗存,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与学者的研究下,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得以触摸到文明的深层脉络。被遗忘并非真正的消亡,而是以蛰伏的姿态等待重新被发现,它提醒我们文明传承需要主动探寻与挖掘。

有些记忆绝不可被遗忘,它们是文明传承的基石与灯塔。抗日战争中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国土的壮举,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同胞的血泪,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伤痛与荣光,构成了民族精神的筋骨。它们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文明传承的道路上指引方向,警示后人珍视和平,砥砺前行。不可遗忘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与多元文化冲击下,始终坚守自我认同,保持文明的独特性与连续性。

记忆对文明传承的意义,在于它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当我们通过口述历史、文献整理、文化遗址保护等方式保存记忆时,实际上是在搭建文明传承的桥梁。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断壁残垣,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符号,中国故宫的红墙黄瓦,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与文物,跨越时空,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传递给后人。记忆让文明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实现了代际间的对话与传承,使人类文明得以在积累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