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成见,如同横亘在认知平原上的险峻山脉,投射出浓重的阴影。这些并非天生固有,而是在生活的土壤中悄无声息地生长,以锐利的刺将世界划分为熟悉与陌生两极。我们习惯于用这些刺编织成保护自己的藩篱,既抵御未知的伤害,却也束缚了探寻真理的勇气。成见的矛盾之处在于,它既是认知的捷径,也是思维的囚笼。
成见之所以根深蒂固,源于人类认知的节约本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脑演化为快速分类的机制——将复杂的个体简化为群体标签,以已知解释未知。这种机制在原始社会是生存的智慧,在现代社会却成为了理解的障碍。当人们看到纹身青年便预设其为不良青年,当教师遇到沉默学生便认定其不够聪明,这些判断背后往往隐藏着认知的惰性。我们如同守财奴般紧紧握着陈旧的认知硬币,却错过了新思想中的真金。
更微妙的是,成见常与身份认同紧密相连。中世纪欧洲人坚信犹太人长着魔鬼的犄角,这种荒诞的想法实则是对群体界限的划分。当我们将某个群体视为“他者”,实际上是通过否定他人来确认自我。现代社会中的偏见虽不再如此露骨,但职场中对“文科生逻辑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情感之根,人性之花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