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审材料。“历来”表明过去是这样,现在不一定是这样,“然而”表转折,表明可以理解为非“盲目自大”而也可以是“自得其乐”,这也就表明对青蛙的态度需要改变,可以肯定它在见识受限的情况下,生发“快乐与自豪”的生命状态,这是第一层。第二层“爬出”“发现”“惶惑”“惧怕”这一系列态度转变,表明“浅薄”可以因视界扩大而改变,居于井底见识浅陋快乐自豪,跳出井口见识增加生出惶惑惧怕之心。到底怎样才对,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感悟自由取舍,只是要合乎逻辑地把道理讲清楚。
②审任务。“怎样的感悟”这告诉我们考生需要有材料意识,需要艺术性地提取材料,我们可以认同蜗居井底却快乐自豪,也可以认同跳出井口却惶惑和惧怕,但最终能够克服这种心态,走向享受这种天高海阔的成就感。或者也可以辩证地看待两种状态,在其中找到写作出口。不能因为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不能表述过头,失之严密。最后需要联系现实,展开论述。
③审要求。“文体不限”表明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体。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虽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大多数的考生都是写议论文。其实有些话题是很好写成记叙文的,这个考题就可以找个角度写一篇很好的记叙文。
【立意】
①于井观天,乐自心生
②跳出深井,放眼蓝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闻而后审”,人生智慧
下一篇文章: 考生点题:去留肝胆两昆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