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将“小我”升华为“大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4/6/20 9:51:5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将小我升华为大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者鲍鹏山说:“孔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而庄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

请结合以上材料,明确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作文材料是学者鲍鹏山的话,指出了中华民族两大文化巨人孔子与庄子所代表的两大思想的文化内涵,对当代青年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启示意义。“一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价值、时代价值甚至是历史价值,突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突出的是个人的渺小。这一话题利于学生展现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立意:①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影响世界;②把“小我”活成“大我”;③微看自我,方可静心处世;④微看自我养其心,承担使命长其神;等等。

【佳作赏析】:生死之间的庄子与孔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名字被永远地镌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他们就是孔子和庄子。孔子关注人的生死,认为一个人的生死能够牵动着时代和文化;而庄子则看到了,一个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

孔子,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他提倡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死能够牵动着时代和文化。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推广他的思想而奋斗,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政治理想,他的道德观念,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他周围的人,影响着整个社会。他的学生颜回,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坚守着孔子的教诲,他的生死,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庄子,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庄子的故事庖丁解牛,讲述了一个厨师庖丁解牛的过程,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顺应牛的骨骼结构,毫不费力地就将牛分解开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庄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种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们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可以借鉴和思考的。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无知?孔子回答:不知也。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生死的态度,他认为人死后,无知无觉,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人生的过程,而不是生死本身。

庄子则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接受并顺应它。他在《庄子·逍遥游》中写道:死生亦大矣,不亦悲乎?然而知生之可畏,而不知死之可畏,不亦惑乎?这句话表明了庄子对生死的看法,他认为生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对待,而不是过分恐惧。

在孔子的眼中,一个人的生死能够牵动着时代和文化,所以他致力于推广他的思想,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庄子的眼中,一个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所以他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孔子和庄子的思想,都是我们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可以思考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关注人生的过程,而不是过分恐惧生死,同时也要顺应自然,接受生死的自然规律。

【佳作赏析】:生死之间的哲思

在人生的长河中,生死是永恒的主题,它既承载着个体的悲欢离合,也映射着时代的沧桑巨变。孔子与庄子的哲思,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分别照亮了人类对生死的理性思考与超越感悟。

孔子,这位古代的圣贤,他关注个体的生死,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在孔子的眼中,生死不仅仅是自然规律的交替,更是一种道德与智慧的传承。他提倡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期望通过道德的教化,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当一个人的生命逝去,孔子所担忧的并非生命的消逝,而是其道德思想的流失。正如孔子所言: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道出了孔子对个体生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虽短暂,但若能传承道德,其价值将永存。

而庄子,他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到了生死在宇宙间的渺小。在庄子看来,一个人的生死犹如天地间的尘埃,微不足道。他提倡逍遥游,主张顺应自然,超越生死。在庄子的世界里,生死不过是自然界的一种循环,是一种表象,真正的自我是超越生死,融入宇宙的。庄子曾言:死生亦大矣。这句话并非对生死的轻视,而是对生死的超越。庄子以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生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宇宙与精神世界。

孔子与庄子的哲思,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生死的种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个体的生死所困扰,担忧生命的无常,恐惧死亡的临近。然而,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以更宽广的胸怀去看待生死,会发现生死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种自然规律。正如古人所言:生者如夏花之绚烂,死者如秋叶之静美。生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阶段,我们应以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

在孔子的眼中,个体生死的价值在于道德的传承;在庄子的世界里,个体生死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自我是超越生死,融入宇宙的。这两种观点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生死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我们应以更理性的态度去理解,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正如古人所言:生死由命,安之若素。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纳生死,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佳作赏析】:将小我升华为大我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洞悉了生命深层的含义。他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死,能够触动整个时代文化的脉搏。而庄子,则从超脱的视角出发,领悟到一个人的生死,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和世界中,犹如一粒尘埃,微不足道。这两种观点,虽然截然不同,但都启发我们理解生命的价值,教导我们如何将小我升华为大我

孔子所洞察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与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正如历史上的英雄们,他们的生与死,成为了时代文化的标志,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例如,岳飞,他的一生对国家忠诚,却因奸臣的陷害而冤死。但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怀。再如,鲁迅,他的一生致力于揭示社会黑暗,唤醒民族觉醒。他的笔,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割开了旧社会的脓包,让民众看到了病的根源。鲁迅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将小我升华为大我。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用自己的文字,为民族的前行铺路。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文字却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庄子所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与宇宙世界的微小差别。正如那些科学家们,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发现和创造,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例如,爱因斯坦,他的一生虽然曲折,但他的相对论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他的智慧和勇气,引领了一场科学革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爱因斯坦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将小我升华为大我。他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全人类的福祉,用自己的创新,改变了世界。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却成为了全人类的一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人,他们的生命虽短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将小我升华为大我。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可以影响时代和文化,还可以影响宇宙和世界。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如此伟大,如此有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小我,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认为,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将小我升华为大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伟大。

正如孔子所说:一个人的生死,牵动着时代和文化。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时代的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

而庄子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死,无损于宇宙和世界。我们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融入到宇宙和世界之中,成为宇宙和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让我们将小我升华为大我,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影响时代和文化,影响宇宙和世界。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种伟大的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这就是我对于如何将小我升华为大我的理解,也是我对于生命的一种期许。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