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12/12 8:31: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梦想照进现实——钱学森与陈云的嘱托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80年,陈云说:“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

今天,我们朝着新目标迈上新征程,在“量力”与“尽力”之间做好选择与平衡,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的新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急,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再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
本题所给的材料跨越了钱学森、陈云两位伟人的时代,展现了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于国家和人民事业的不同思考。钱学森在回国之际,表达了他对建设祖国的坚定决心和信念;而陈云则在新时期提出了稳妥改革的策略,强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两位伟人的思想共同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通过审题立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思考:

  1. 爱国情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和陈云的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 实事求是: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在量力尽力之间做好选择与平衡,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遵循规律,做到实事求是。通过审题立意,我们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现象、国家发展等方面入手,讲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3. 稳中求进:在新时代,我们要在改革和发展中稳中求进,把握好量力尽力的平衡。通过审题立意,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入手,讲述如何在各个领域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

综上所述,本题可以引发我们关于爱国情怀、实事求是和稳中求进等多方面的思考。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新时代的我们,量力与尽力

1955年,钱学森先生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远赴重洋,为的是学成归国,建设自己的国家。在他即将启程回国之际,他深情地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这是钱学森先生的承诺,更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时光荏苒,到了1980年,陈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这句话,既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务实精神,也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征程中的智慧与担当。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拥着新的目标迈上新征程。在量力尽力之间做好选择与平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如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用心去体会。

回眸历史,钱学森先生和陈云同志的言行激励着我们,要拥有爱国情怀,脚踏实地,明确目标。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努力学习,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竭尽全力。同时,我们还要学习陈云同志的教诲,明确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好的愿景,还要正视现实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在充分估计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目标,做到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既不迷失方向,也不懈怠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坚持,学会忍耐,学会付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钱学森和陈云两位伟人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前行,不断突破,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们要学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铭记钱学森先生的教诲,学习陈云同志的精神,做好量力尽力的选择与平衡。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谱写出新时代的新篇章。

 

【佳作赏析】:梦想照进现实——钱学森与陈云的嘱托

1955年,一位科学家在归国的轮船上,怀揣着满腔热情,立下了一个伟大的誓言: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这位科学家,便是钱学森。他的眼中闪耀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中国的繁荣昌盛。

时光荏苒,到了1980年,另一位伟大的领导者陈云同志,在面对国家改革的大潮时,沉稳地说: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于改革的深思熟虑,更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深思熟虑。

而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怀揣着新的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在量力尽力之间,我们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坚信一定能谱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钱学森和陈云同志,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科技事业和改革事业的两座高峰。他们的信念和决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是我们前行的指引。他们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在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着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潜力。坏在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压力,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需要钱学森的科学精神,需要陈云同志的改革智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像钱学森那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要像陈云同志那样,实事求是,稳中求进,量力而行。我们要在新的征程上,努力寻找量力尽力之间的平衡,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量力,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限制,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尽力,要有担当精神,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为国家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我们,要在量力尽力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我们要有钱学森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我们要有陈云同志的改革智慧,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新时代的我们,要记住钱学森和陈云同志的誓言,要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在新的征程上,以量力为前提,以尽力为动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去创造我们的未来。

钱学森和陈云同志,他们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梦想,也终将照进现实,成为下一代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佳作赏析】:钱学森的梦想与我们的新征程

那一刻,钱学森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响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这是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的话。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对祖国的忠诚,带着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回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岁月如梭,到了1980年,陈云同志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