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笔墨之美,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9/7 12:28:5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4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笔墨之美,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宋代韩纯全在《山水纯全集》中提道:“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说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画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说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因此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画用笔的三个毛病,并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接着又介绍了克服“笔病”的三点做法。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在了解用笔弊病与克服笔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笔为我使”到“顺应自然”再到“胸有成竹”,层层递进,又相辅相成,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上,可以由个人、集体延伸到社会、国家层面。“笔为我使”,就是要我们扎扎实实练好“腕力”,夯实基本功;“顺应自然”就是要我们既遵守各行各业内在的规律,又灵活变通,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富有生机活力;“胸有成竹”,就是要我们做好全局的规划,描绘好发展的蓝图,既高瞻远瞩又行稳致远。

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从学习、工作、做事、治国中选择一个方面阐释其中两者或三者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个人、集体延伸到社会、国家层面来谈,比如如何夯实基础?如何通观全局?如何灵活变通?如何达到自然佳境?总之,写规范的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生动。

(二)参考立意

1)笔为我使,意在笔先。(可以谈谈个人的成长等)

2)夯实基础,谋划全局。(可以谈谈社会、企业的发展等)

3)高瞻远瞩,行稳致远。(可以谈谈国家、民族的复兴等)

4)增强腕力,以不变应万变。

5)走出刻板困境,进入自然佳境。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笔墨之美,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前些天,我阅读了一篇关于中国画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中国画墨线本身所具备的独立美学价值。这让我深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够欣赏并领略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呢?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而不衰。它以其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欣赏和创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墨线的运用。

宋代韩纯全在《山水纯全集》中对于墨线有着深入细致的剖析。他指出了使用笔墨时常见的三个问题:。所谓,即指缺乏腕力,使得笔线显得平扁无生气;所谓,则是指过于刻意描绘,失去了自然之美;而则代表着落笔僵滞、不流畅。这三个问题都会影响线条之美感的呈现。

要想克服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增强腕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炼,才能使笔墨在我们手中得心应手,成为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其次,顺应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本身就是对自然界的再创造和再构建,而过于刻意描绘会使作品失去灵气和生命力。最后,在行笔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即在画面形成之前要有清晰的构图和表达意图。这样才能让笔墨流畅而自然地展现出来。

中国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从技法还是审美价值上都具备了独特魅力。它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墨色和构图等元素来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与思考。

中国画墨线之美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很少有时间去欣赏传统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美感。而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拾对中国画的热爱和关注。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中国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体验到墨线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同时,中国画墨线之美也给了我一些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能够将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中国画推广给更多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总之,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借助传统艺术形式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中国画墨线之美正是一种适应现代人心灵需求的艺术表达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重视并传承好这门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让其继续闪耀光芒,并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美好。

点评:

  1. 观点清晰明确:文章开篇即指出中国画墨线具备独立美学价值,并通过对墨线的剖析和解释,阐述了墨线运用的重要性。
  2. 结构合理有序:文章包括引入、论述和总结三个部分,逻辑清晰,过渡自然流畅。
  3. 语言优美流畅: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表达准确、生动,读起来很舒畅。
  4. 见解独到有深度:除了对墨线的讲解外,还提出了中国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思考,并提出推广中国画的方法和意义。

改进建议:

  1. 文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例子或者艺术家的作品来支持观点,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 在总结部分可以再强调一下中国画墨线之美对现代社会人们内心需求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篇作文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语言优美,在论述中国画墨线之美方面有独到见解。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在写作中注重举例和细化论证,以及加强结尾的总结和回顾。

 

【佳作赏析】:笔为我使,意在笔先

中国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其中墨线的运用更是给人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宋代韩纯全在《山水纯全集》中指出了中国画用笔的三个毛病:板、刻、结。这三个毛病不仅仅存在于绘画中,也可以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所谓,意味着缺乏腕力,笔线平扁无立体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学习或工作中缺乏自信和实力。正如韩纯全所言,笔为我使,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腕力,在各个领域都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才能够让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

指的是过于显露的笔画,失去了自然和生气。这也可以反映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陷入固定模式和思维定势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变化和多样性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灵活变通,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摒弃刻板固执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迎接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指的是落笔僵滞,笔线不流畅。这也可以理解为在规划和行动之间存在的断层。我们需要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胸有成竹,才能够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流畅和有效。只有明确目标,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我们才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三个毛病和克服方法都给了我很大启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增强自己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腕力;同时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刻板固化中;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在中国画中体现出来的墨线美学价值给了我很多思考。不论是面对学业还是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都需要以笔为我使,增强自己的腕力;同时要摒弃刻板固化的思维方式,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成功。

点评:

  1. 文章内容丰富,涉及到中国画的独特艺术形式以及墨线运用的美学价值。同时,将这些观点引申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2. 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引入主题,并在开篇段落中明确了中国画用笔的三个毛病。接下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做出总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4. 上一篇文章:

  5. 下一篇文章:
  6.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