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备而无患,无备亦可——灵活应对生活的态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9/6 13:50:4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备而无患,无备亦可——灵活应对生活的态度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虽然吃饱饭出门,但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但还是要带上雨伞,凡事要有备无患。然而,也有人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无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由两个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组成。前半部分由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谚语入题,然后从语义上分析这句谚语的意思;后半部分用然而领起,表示下面的意思与前面是转折关系,指出关于谚语揭示的道理,在现实中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显然,前半部分是话题的源起,引出后面的反向认知。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其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有备无备关系的讨论。基于此,该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现实中我们是否需要有有备之心;要做到无备,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处理有备无备的关系。

 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的启示意义思考,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是自己针对材料展开的感悟与思考,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蕴涵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

 这样,本文写作时生应围绕有备无备这一主题写作。首先要理解有备有备有预先安排或筹划之意,这个有备可能是物质方面的积累,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储备,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无备是无法预判、无法提前准备的情况。人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让你有备的,很多时候,充分准备的机会只是一种奢求。如果能涵养无备的心态,能让人增进一份从容与坚定,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努力。然后,围绕两个关键词,并与文章的主题对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最后,观照现实,阐述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立意:

  1.“有备固好,无备亦不可或缺。

  2.有备无备中砥砺成长。

  3.“无备心态不可缺。

  4.未雨绸缪要有备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备而无患,无备亦可

 备而无患,无备亦可。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却也是人生中常常面对的抉择。在我看来,无论是带上干粮和雨伞还是不做准备,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对于“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这句谚语,它告诉我们在外出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饱带干粮意味着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预见能力和规划能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所应对。同样地,晴带雨伞则提醒我们即使天气晴朗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事情总会出乎意料。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稳妥、谨慎的态度,在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喜欢过分依赖预见和计划。他们认为生活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没有必要过度担心未知的事情。涵养“无备”的心态意味着接纳并适应变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这种心态使人更加灵活、机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我看来,备而无患和无备亦可并不是对立的两个选择,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过度依赖计划和预见反而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预见和计划,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意外挑战。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挑战时,涵养“无备”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未知的事物,勇于接受挑战,并且从中寻找机会与成长。

因此,在我的观点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与“涵养‘无备’的心态”并非互相排斥的两种选择,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两种生活态度。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时,我们既要有充足的准备,又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这样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从容应对,在机遇来临时抓住它们。

“备而无患,无备亦可”体现了一种全面、包容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只有在兼具准备和开放心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迎接变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评:

1、文章结构清晰,包含引言、论点和总结,逻辑性较强。

2、对于备而无患和无备亦可两种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展示了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使用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语言流畅、准确。

4、文章表达观点较为客观,并提供了具体例子来支持论述。

改进建议:

1、可以在文章中加入更多实际生活或者个人经历的例子,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使文章更加连贯。

2、在总结部分可以再次强调备而无患和无备亦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观点。

 

【佳作赏析】:备而无患,无备亦可——灵活应对生活的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意外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却发现事情并不如我们所预料;有时候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却意外地迎来了惊喜。中国有一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备无患。然而,也有人说涵养“无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我认为,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情况。通过经历挑战和困境,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并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它可以促使我们超越自我、突破舒适区,探索新的可能性。

“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出门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吃饱饭出门带上干粮是为了防止饿肚子,在旅途中能够随时满足自己的需求;晴天带上雨伞则是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雨水给我们带来困扰。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稳妥、谨慎的态度,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有所准备,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然而,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预见和计划。有时候,即使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仍然会遭遇意外和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涵养“无备”的心态。无备亦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漫不经心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相反,它要求我们接纳并适应变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这种心态使人更加灵活、机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迅速带来了各种新兴行业和职业。面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工作机会,那些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将更容易抓住机遇,并取得成功。灵活应对不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能力,在快节奏、多变动的社会中具备这样的能力将使个人更具竞争力。

在我看来,备而无患与无备亦可并非是对立的两个选择,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过度依赖计划和预见反而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前预见和计划,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意外挑战。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挑战时,灵活应对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灵活应对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确定性和挑战,从中获得成长和机遇。

因此,我认为备而无患与无备亦可并不是对立的两种选择,而是备而无患与无备亦可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做好充足准备是为了增加安全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