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逆耳未必是忠言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8/9 15:21:3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佳作赏析】:逆耳未必是忠言 俗语有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固然,真能治病的药物大多口感奇糟,能指出他人错误、触碰他人逆鳞的话大多不算动听,但是,假如只把“逆耳”来当作衡量“忠言”的标尺,把全盘接受“逆耳”的批评当作是有修养、有心胸的表现,则不免太过苛刻,有失偏颇。 我们欣赏接受批评、虚心求教的谦逊态度,赞美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包容胸怀,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批评都视作金玉良言,不加选择、不加挑摘地如数接纳。假如对听到的批评毫不辨别、毫不筛选,将之一味当作人生路上的箴言警句,那我们的人生则会陷入混乱,非但无法更好地提高自己,还将被困在各式各样的意见里,彷徨迷茫,无所适从。 面对他人的批评,首先要明确对方的目的。所谓批评,即是他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观察我们的某种属性,当我们的这种属性不符合其利益时,他人就会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批评也是有其立场的,并非完全公正、绝对公平的。批评者的动机究竟是善意地向我们提出意见、指出错误,以期我们能及时改正,还是为着其他的原因,对我们作出了不合常理的苛求?批评者究竟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从我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坦率而真实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别有用心,表面的批评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先秦时期,诸子林立,老子批评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庄子批评儒家之“仁”是“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孟子骂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皆是站在己方学派的立场上批评对方,假如被批评的一方全盘欣然接受,积极改变,恐怕无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盛,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必不能发展出最高的成果。 众声喧哗,批评者也未必尽是贤人达士,往往因眼界、学识、职业、生活经历、性格人品的不同,而导致批评的声音亦有高低,难避良莠。父子骑驴的寓言中,不同的路人有不同的意见,父子二人无论如何调整行为,也无法达到无人指责的效果。有些批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令人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是所谓真“忠言”;但有些批评,见识偏狭,观点偏激,批评者本身无甚学识,未知全貌,妄作评价,何其类似于网络上一知半解、头脑发热、断章取义的“键盘侠”?这样的批评,固然无比逆耳,但听来何用?对待此类批评,难道也要虚心接受,方能显出自己的修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创造不负时代的人间奇迹
下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田忌赛马与高铁霸座之我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