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百家和鸣”,方成其大”。
(3)“集中调和,大事可成”;“融汇个性,臻于大美”。
从立意的广度上来说,可以大到国家社会,如:中国发展成就世界瞩目(中国抗疫大战气壮山河/中国航天发展翱翔九天),在于万万中国人民/航天人团结一心,在不同领域/岗位上奉献各自的力量;也可以小到家庭、学习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如:每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包容调和,才能奏响家庭的和谐乐章;教育,不仅要多方用力,还要协同巧劲;激越飞扬的人生,是各种经历的磨砺,也是独特个性的彰显;还可以延伸到对自然、美等话题的观察思考,如:自然的美妙=多姿多彩+奇妙的平衡。
【佳作赏析】:异质调和,方得圆融
我常常思考,在这所谓“他者”消失的时代,我们缺的究竟是独奏曲的空灵绝响,还是交响乐的动人天籁。
姑妄言之,答案应该是后者。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一书提到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他者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异质性的东西不存在了,而是人们深陷在自恋的泥沼无法自拔时,开始感受不到来自他者审视的目光,也听不见自我之外的异质性的声音。如此固守在自我的狭小逼仄中,更遑论与这些多样性的他者和谐共处,达成圆融之境。
由是观之,在这自我聚焦,自恋化倾向的时代,很多人都是那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瑟斯,沉浸于观赏自我,凝视自我,从而丧失了与他者和解与共处的能力,进而导致自我的悲剧。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我却不以为然,孤独自有其风流之处,不过人们总是喜欢将卓越天才与孤独建立某种神秘联系,试图营造出天才们异于常人不受世人理解的落寞人设,实际上独特与超凡并不代表着孤独,因为不被理解本身就意味着自我与他者产生碰撞,虽然是不愉快的联系。独特应该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并不可少的特质,正如交响乐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演奏特点,他们既可在独奏时展现自己的无穷魅力,亦可在合鸣时调整音色、力度绽放自己的光彩,而在我看来,后者更为让人动容感佩。何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调”出共美
下一篇文章: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和羹之美,留存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