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
身为高中生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体裁不限,其他体裁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佳作赏析】: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发现孩子所爱,尊重个性,以松弛之手引领孩子找寻自我,这是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的教育心得;逼孩子拼命刷题,以“填鸭”之手推着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这是华坪女中老校长张桂梅的教育观念。两种教育观似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身为高中生,我们应理性辨析。
从古至今,“因材施教”绵续不绝,“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算是一种发展。
“因材施教”关注的是个体,早在千年之前,孔夫子便已提出了“因材施教”之观点。无论是理科一窍不通却凭借自己文学上的天赋被破格录取的臧克家,还是在弟子提出何为孝、面对不同个体给出不同答复的仲尼,教育者都在践行因材施教之观念。
城市教育,秉持着“呵护自我、发扬个性”的理念,培养出无数独特各异的个体,使祖国的未来而多姿而有希望。
在大城市中,我们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越的人生境遇,不必思考如何谋生,不必面临豆蔻之年就要被嫁出去的命运,更不必天天砍柴种地却还要面对难以饱腹的艰苦处境。我们缺的不是机会、财富、地位,而是有自我、有梦想、有个性的专才,是有所爱、有所求而又自由向上的追求。易中天和康德都曾把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地培养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城市教育,应当秉持着“呵护自我、发扬个性”的理念,培养出无数独特各异的个体,而非梁衡所言千篇一律之复制品。唯有这样,城市教育才是成功的,一个国家的未来才是多姿而有希望的。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青年乘风破浪,梦想定会实现
下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也说“在途中”
|